按:新年之日,忽收师弟来信一封,邀为叶子“三下乡”打酱油之讲座题“个人感想”一篇,宽限二日。夫讲座者,陈年往事也,安有感想之存乎?然既提笔,不可妄作,故微言一二,敢弄小讽,又录于笔谈,以供世人笑也。时庚寅年十一月廿九。

  我很荣幸能因一场讲座而有机会参加2008年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我讲的内容或许和学院的学术方向有些距离,不过我想,作为一场讲座或者是一个活动,未必是需要“沙龙”式地、完全地符合主讲者或者主办者的学术身份。如果一只鸡能下出好吃的蛋来,那没必要管它是公鸡还是母鸡。我想,我们也大可以忽略掉那些事实上未必很有关紧要的背景,而仅仅讨论其效果或者内涵。

  我一直很欣赏的一种精神是“求同存异”。世界很大,也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是我们所赞同的,但首先必须要能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才有可能考虑从广博的知识中吸取营养;如果不能接触到各种东西,就好像只能去某个小卖部买东西一样,不是三块钱一包的方便面,就是五块钱一罐的肉罐头,所能“求”的东西有限,那也就谈不上“求同存异”了。

  作为内地学生来说,我觉得,在学校主要还是作为“受众”的面貌出现。但作为所谓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学着尝试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倒不是说那些名为“社会”责任,其实只是对某几个在中山纪念堂附近上班的绅士的负责的责任)。比方,相对于名家大师而言,我们的了解是很少的;但相对于许多人来说,我们所了解的或许就要多一些。“三下乡”活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让我们的受众得到一个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如此的活动,如果能持之以恒的进行,也就可以帮助许多原来没有机会选取和吸纳的人们,感受到“挑选”的乐趣,这就好比将超市开到某些原来只有小卖部的地方,使得人们不必只能挑选方便面以及肉罐头,也可以考虑一下有机蔬菜和放心肉等等,以便为他们认识营养学的价值来创造条件。

  仅此一德,也足够了。能清蒸的鸡总是好鸡;至于伟大光荣正确之类的话,各位掂量着口味酌情添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