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月前 about 1 month ago - 5条评论 5 comments
近日Pan-STARRS彗星达到0等左右的亮度,成为好几年来北半球可见的最亮彗星,但它距离太阳比较近,只有日落后短时间能见到。3月13日傍晚本来有短暂晴天,但西边恰好有一大块云,且风比较大,因此观测失败。3月14日天气更好,完全晴朗,气温零下3摄氏度。我和Juan及Mohammed一同观测。搞笑的是楼里住着的5位天文系研究生,竟无一人有双筒镜,我们只能借助肉眼及相机寻找。我在20:30左右首先用肉眼观察到,呈星状,彗尾不可见,估计亮度在0-1等之间。Juan用他的宾得相机可以拍摄到彗尾。这是我2009年2月观测鹿林彗星之后再次用肉眼观察到彗星。
约2月前 about 2 months ago - 23条评论 23 comments
”所有火星公民请注意,所有火星公民请注意,一颗巨大彗星即将撞击火星,将造成全球性的灾难。请尽快就近寻找地下庇护所……“2014年10月中旬,来自火星最高行政当局的紧急警报响彻整个火星,火星人绝望地四处寻找藏身之地。与此同时,直径数十公里的”赛丁泉“彗星以每小时20万公里的超高速度直奔火星而来。19日世界时21时前后,撞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1000000000000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才具有的能量夷平了大半个火星的所有建筑,数亿吨的岩石瞬间被气化,撞击点周围形成了一个宽500公里、深2公里的大坑。在2亿公里外的地球,环太平洋地区的人们恐惧地看到天空中出现了第二个”太阳“,科学家们欣喜若狂地在计算机前指指点点,谈论着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年才发生一次的罕见事件,各国政治家们在人们的催促下,连夜开会讨论组建全球小天体预警防范网络,防止类似的事情在地球上发生。 以上的场景并不完全是虚构的:俄罗斯天文学家 Leonid Elenin 日前发贴指出,2013年发现的第一颗彗星—— C/2013 A1 (Siding Spring)(顺带一提,发现地就是今年初差点被火烧掉的著名澳洲天文台),将在2014年10月19日世界时21时(北京时间10月20日5时),以15个火星直径的距离掠过火星,而且由目前计算的轨道来看,不能排除撞击火星的可能性。不过对火星人的好消息是,火星在茫茫太空中仍然是非常微小的一个目标,根据目前的轨道根数估计,我认为撞击发生的概率在十万分之一这个量级。但是,如果这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成真,那效果是很可观的:”赛丁泉“彗星具有一去不复返的双曲线轨道;它体积也不小,发现的时候还在木星轨道以外,粗略估计其彗核直径可能有数十公里之巨。最关键的是,它是一颗不太常见的逆行彗星,对火星来说,相当于”迎头相撞“。因此,”赛丁泉“彗星具有的能量大约相当于一亿亿吨TNT的爆炸当量——这相当于一万亿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或者一百颗灭绝恐龙的小行星同时撞击地球产生的效果;在地球上看,它撞击火星时产生的光亮将达到负21等左右,这相当于满月亮度的1500倍! 当然,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时,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赛丁泉“彗星撞击火星的可能性会被完全排除,它将成为火星人的天文盛宴:如果彗星不发生意外情况,那它最靠近火星的时候,从火星表面观察,其亮度至少相当于地球上看新月的亮度。如果它能到15个火星直径的距离,那它的亮度将超过上弦月,甚至可以照亮火星的夜空。最起码,它将成为”好奇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甚至那几枚环绕火星运行的轨道飞行器的绝佳观察目标。 我们是否有可能目睹人类文明史(甚至是数千万年以来)最不可思议的天象呢?这要等待时间老人为我们解答了。
约5月前 about 5 months ago - 2条评论 2 comments
本站早先提及的新彗星,在美国东部时间12月1日晚得到正式编号为C/2012 V4,命名暂缺。CCD观测指出该彗星亮度约为11等,阿兰·海尔给出的目视报告为亮度9.4等,彗发直径2.2'。 麦克·梅耶指出新彗星的轨道根数和接近200年前丢失的Pons-Gambart彗星(D/1827 M1)很像,中野主一和 Gareth Williams 尝试将两个轨道联系起来,但1827年观测数据误差相当大(均大于0.5度),因此结果非常不可靠。如果这两颗彗星的确是同一个目标,那它的周期约为62.1年,且在1830年和1959年以略多于1AU的距离掠过土星和天王星。以下是 MPEC 2012-X02给出的轨道根数。 Epoch = 2012 Dec. 19.0 TT T = 2012 Dec. 19.7659 TT Peri. = 20.5369 e = 0.948936 Node = 320.8075 2000.0 q = 0.801202 AU Incl. = 136.8482 a = 15.690006 AU n = 0.0158588 P = 62.149 years 由于C/2012 V4在前两次可能的回归均未被观测到,而且1827年的观测数据质量品质糟糕,所以这一个世纪谜团估计要等到2065年才能解开了。
约5月前 about 5 months ago - 1条评论 1 comment
根据 @星空下的Cwalker 的消息,美国人Rob Matson于11月29日报告了一颗SOHO/SWAN探测器拍摄到的新彗星。该彗星目前位于人马座,亮度约为11等。Terry Lovejoy和Rob McNaught很快在地面上予以证实。根据最初步的观测,可以排除该彗星属于克鲁兹彗星族的可能性。假定e=1,该彗星将于12月中旬通过近日点,近日距0.7个天文单位左右。按照此轨道,该彗星的亮度不会有显著增加,而且过近日点期间观测条件相当不好。当然,获得可靠的轨道根数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观测资料。 @星空下的Cwalker 同时指出这是我国著名彗星猎手苏华先生在11月17日报告的目标,但他当时认为是彗星2011 R1,从而遗憾地错失了发现机会。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尚无评论 No comments
北京时间2日晚上,国际天文联合会中央电报局在快报第2930/2931号中(貌似是负责发报的Daniel Green博士不小心发了两份相同内容的快报)宣布了一颗相当不寻常的新彗星发现:C/2011 W3 (Lovejoy)。这是由澳大利亚天文爱好者Terry Lovejoy在11月27日晚上发现的。即使初步的轨道分析也显示这是一枚克鲁兹族成员。这迅速在小天体圈内掀起了小小的震动,因为这可是1970年之后地面观测者首次发现克鲁兹族彗星! 克鲁兹彗星族是最著名的掠日彗星族,用19世纪德国著名天文学家Heinrich Kreutz的名字命名,因为他提出这一彗星族是由一颗巨大的彗星分裂形成的,这一理论开创彗星族理论先河,现在也被广为接受。这个彗星族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近日点几乎在太阳表面,因此除了极少数成员之外,大多数该族彗星都在通过近日点时被太阳高温蒸发。历史上多颗超亮彗星均是这一彗星族成员,比如1843年大彗星、1882年大彗星和1965年的池谷-关彗星等。由于克鲁兹彗星族大多数成员都比较小,因此只有空间太阳望远镜才可能发现。非常巧合的是,Terry Lovejoy也是首位通过空间望远镜发现掠日彗星的天文爱好者(1999年发现C/1999 O1)。 根据最新公布的轨道计算结果,这颗彗星将在12月16日前后通过近日点,但预计地面观测者较难观察到。预计它在通过近日点之前亮度可望超过0等。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1条评论 1 comment
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中央电报局第2876号电报文:Giovanni Sostero、Ernesto Guido和Nick Howes利用设在新墨西哥和夏威夷的远程望远镜,对已经在8月中旬解体的彗星C/2010 X1 (Elenin)进行了深度搜寻。他们用夏威夷的2米望远镜没有能找到彗星,但反而用新墨西哥州的10公分折射镜拍到了(上图)。Elenin彗星已经碎裂成了一团“云”一样的物质。根据他们在10月23日的观测数据测定,这团“云”大概有1.5度长,10'宽,“云”最亮的部分在原来彗星预报位置东北约4'。 已经75岁高龄的加州理工学院传奇天文学家Zdeněk Sekanina,根据这两张照片以及少量观测数据做了个简单的模型,并向中央电报局描述了他的发现。根据Sekanina的报告,“云”的形态显示这些物质是由在8月12-20日左右一次尘埃抛射事件中释放出来的,这和第2801号电报中描述的彗星在8月13-14日突然增亮以及随后出现的亮度下降的情形非常吻合。根据估计,这团抛射物质当时相对于母体的速度超过50米/秒,这已经足够毁灭米级的碎片了。这从动力学角度一定程度上诠释了Elenin彗星的碎裂。Sekanina同时还认为,碎裂过程实际上在这次抛射事件之前就已经开始了。J. J. Gonzalez报告Elenin彗星在10月21日的目视星等约为10.2等;据此计算,Elenin彗星“云”可见颗粒的断面约为480平方公里,其质量约为一百万吨。 顺带一提,每年11月1日,地球到达距Elenin彗星轨道最近点,最小距离约为0.03个天文单位,这在理论上是能产生流星雨的。不过等到今年11月1日时,彗星距离地球已经有近五千万公里了,所以概率将非常低,但看看是否能有“意外惊喜”也将是很有趣的。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6条评论 6 comments
拥有世界最大的14亿像素摄像机的“泛星”计划(Pan-STARRS)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巡天项目。现在,它总算做出了一个可能算是业余爱好者意义上的“重要”发现—— 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快报第9215号报道,它在6月6日发现了一颗19.4等的新天体,天文学家们用3.5米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观测到它有一条很短的彗尾(其实有点大炮打蚊子的味道,因为Pan-STARRS的设计极限星等可是24等)。彗星特征随后被另外几位天文爱好者证实。根据快报中公布的轨道,这颗彗星将在2013年4月17日通过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近仅有0.36个天文单位!显然,它是一颗“亮彗星苗子”。非常遗憾的是,届时它“正好”在太阳的另一边,因此尽管预计最亮可达2等,但角距始终非常小,达到8等以上的时候全都在太阳周围60度之内。不过,它的轨道面接近于与地球轨道面垂直,因此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可以先后尝试观测它。 另一方面,根据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最新预报,预计在今天下午抵达地球的日冕物质的强度将较早先估计的低,抵达时间也推迟至明天早上到中午。根据最新预报,发生强地磁暴的概率被下调至15%-20%。由于强度下降且预期抵达时间仍然不适合我国观测,预计我国北方地区观测到极光的概率将较低。不过,不排除会有局部增强的情况出现,有兴趣的爱好者仍然可以尝试碰碰运气,我也会保持严密关注。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1条评论 1 comment
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快报第9212、9213和9214号报道,目前个人彗星发现数排名世界第一的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罗伯特·麦克诺特(Robert H. McNaught)在6月2-3日一连发现三颗新彗星,分别获得2011 L1、2011 L2和2011 L3的编号。这可能创造了个人发现者发现彗星间隔最短的记录。这三颗新彗星都相当暗淡且预计不会进一步靠近地球。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尚无评论 No comments
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第9211号快报报道,两位业余天文学家——美国人Michael Schwartz和巴西人Paulo R. Holvorcem在5月26日使用位于Tenagra的41公分望远镜发现了一颗19.5等的新彗星,后续观测发现这颗新彗星有约5"-10"的彗发和一条10"-25"长的彗尾。初步轨道计算表明,C/2011 K1 (Schwartz-Holvorcem)是颗长周期彗星,它刚刚通过近日点,正在远离地球,预计最亮不会超过19等。这也是今年首颗由业余天文学家发现的新彗星。
约2年前 about 2 years ago - 尚无评论 No comments
根据IAUC 9202报道,林肯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在3月17日发现一颗新目标,经过日本、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数名爱好者的确认,这是一颗新彗星。中央电报局于今早给予其正式编号及名称C/2011 F1 (LINEAR)。初步轨道计算显示,它将在世界时2013年1月21日通过近日点,届时最大亮度可达9等。遗憾的是,它当时恰好位于合的位置,地球上的观测者只能在它通过近日点后在黎明前东南方低空看到它。如果它能推迟或者提早半个月通过近日点的话,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一颗亮彗星了。 更进一步的观测数据可能会使这一轨道计算结果发生变动。有兴趣的各位不妨跟进。
约5年前 about 5 years ago
咳.光看那大大的BLOOM就知道够背了.
约5年前 about 5 years ago
back-illuminated没法避免blooming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