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部小回环流水账 [5]
Feb 15th
15日一大早就要启程上黄山了,估计到武汉之前都只能通过2G的网络上网,所以就在这里把南京之行也结个尾,顺便给各位几张新鲜照片吧。
14日我就没让自己再睡懒觉,7点多钟就爬起来了。天气基本晴朗,但清晨市区气温只有4摄氏度左右,比起前天的最高27度真是差了好多。走了半天找到南阴阳营搭车去明孝陵,孝陵的确不错,我个人更加喜欢西安乾陵的那种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孝陵前有座梅花山,现在梅花恰好全部开放了,加上14日是西方情人节,因此看起来很有味道。之后步行瞻仰了中山陵,又坐车去看夫子庙。看来夫子庙现在主要的用途还是步行街,文物景观倒是其次;顺着唐诗中反复提及的秦淮河(现在已经是一条接近大阴沟的河了)走到中华门,买票上城门走了一阵,觉得没什么味道,不过在作为护城河的秦淮河(在城池附近秦淮河被分为好几条,以便引为护城河)对岸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南京城墙比西安城墙要高接近1倍,而且总里程也长很多(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城墙),看起来更有气势,但它不是连续的,有少数地段已经被拆毁,而且大多数地段都无法通行。步行到瞻园,正在装修无法进入,只好又坐车到太平门,走目前仍开放的最长一段明城墙,有感觉多了。这一段城墙虽然经过修缮,但历史韵味较西安的更足一些,路面都长满了荒草。步行到终点鸡鸣寺,结束今天的游览。由于时间安排的缘故,雨花台没有去,但我估计应该不会算太遗憾。今天徒步距离高达28.2公里,创下本次出行的最高纪录。
看来两个星期前的预测相当准确,目前来看黄山下雪的概率已经接近100%,但雪量则从原先的大到暴雪调整为雨夹雪或小雪,能否看到漂亮的雪景还要依靠老天的恩赐。在最后一个便捷的网络接入点,我对黄山景区(不是黄山市)做出以下预测:15/16日夜间最低气温约2至4摄氏度,有小到中雨;16日白天最低气温约-1至2摄氏度,有小雨转冻雨或雨夹雪间小雪;16/17日夜间最低气温-4至-2摄氏度,有小雪到中雪;17日白天-1至1摄氏度,有冻雨或雨夹雪;17/18日夜间-5至-3摄氏度,有小雪到中雪;18日白天0-3摄氏度,有雨夹雪或小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会在16日一早由汤口上山,18日下午下山。接下来的计划如下:19日晨抵南昌,中午由南昌出发,晚些时候抵武昌;20日在武汉停留;21日晨由武昌出发抵岳阳,即日中午或晚上由岳阳启程返广州。祝各位周末愉快。
东部小回环流水账 [3]
Feb 9th
第二篇流水账是在迷迷糊糊中写完的,现在第三篇也不见得好多少。旅行的日子都是走得多睡得少,吃得也一般,不过我正努力养成品尝各地美食的好习惯。
当上海火车站前的世博大钟敲响11下的时候,我抵达了这座中国第一大城市。旅舍在鲁班路,但很不幸,我数了一下,坐地铁4号线(环线)正着坐要13站,反着坐要14站,原来刚好在城市的另一头,omg。上海我只给自己圈了两个点:豫园和东方明珠,至于后者当然是在外滩那里远远地看一下的。我对这些大塔早就不感冒了。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豫园值得一去,不过那里在修地铁,所以不太好找。附近的南翔小笼包据说很有名,不过有一百来号人排队,所以就算了。外滩在搞什么外滩风景线,尘土飞扬的,印象不算很好,至于东方明珠的话其实也和照片上的差不多(顺带一提,我5年前飞日本的时候在空中俯瞰过东方明珠)。之后步行去南京路略略看了一下,就回旅舍休息了。顺带说一句,上海的公共交通不比想象的差,但也不比想象的好。
次日(8日),坐车去周庄,门票不便宜呀,一张红票。不出所料,大失所望,商业味巨重,整个镇子里上都是些当地人问“先生要吃饭不?”“先生要住宿不?”悻然逛了2小时不到就离开了,决定把9日的同里挪到8日下午,便坐车去同里。同里还可以,商业味不那么重,我一路都忙着记笔记,为写游记之用。
日落时分坐车去苏州。很不幸,苏州给我的印象不是一般的差…… 其他话就不多说了,至少公交车应该报个站吧?晚上,与陈韬会面,大侃特侃。
由于实在太困,今天上午睡了一会儿懒觉,在旅舍猫到13点半才出门。先去了留园,挺不错的,之后慕名去了寒山寺,大失所望,看来实在是“距离产生美”。东坡说不去虎丘是憾事,于是就去了,感觉也特棒,请各位等待游记的出炉。晚上逛了平江路、京杭运河和山塘。
根据实际情况,我适当调整了计划,明天一早去拙政园,中午去无锡,晚上到镇江,后天会出现在南京并停留4天之久。另外,在原来的最后一站南昌之后,还考虑加入武汉和岳阳,这样可能是在22日回到广州。
P.S. 晴天钟继续维持16-19日黄山下雪的预测,不过雪量可能不会很大,山上最低气温低于零下5摄氏度,期待指数持续高涨!这一次我就先不上图啦,等到到了南京悠闲的时候再给各位一些新照看看吧~~~
最新评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