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7-Taiwan/R346.jpg|550|我@阿里山乡]] 

  阿里山有三奇:森林、日出和云海。这一次造访阿里山,我并没有到“大众”式的阿里山森林公园游乐区里面去转一转,但这三奇却可以算是看到了百分之八十,这儿首先得感谢鄒族(高山族的一支)原住民杜大哥和大雄哥的带领。
  阿里山森林的精妙在于它能集热带、温带、寒带林木的种种妙处于一身。就好比嘴馋的人如何吃糖也不厌,上帝同志也简单地把黄、绿、红简单地调了一下,往山上一搁,就能叫人流连忘返了。

[[Image:07-Taiwan/R367.jpg|550|阿里山公路,风起云涌]] 

  阿里山风景区与玉山风景区相邻。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在一天的时间内来个走马观花。从塔塔加的2610米到阿里山的2150米,另有一群在此地定居的“在地人”,它们就好象乡下的摩托车一样飘忽不定。驾车的杜大哥(也是鄒族人,留着一头长发)在某条直路一踩刹车,示意我向右看,原来是台湾猴子们来欣赏我这个“对岸”来的无毛大猴子来了。传说玉山的野生猴子由于接受游客们的谆谆教导,已经进化到了晓得休息日与工作日的程度,选择休息日在公路上进行巡查工作。巡查的时候,虽然未必曾经得到大陆有关高人的指点,但却会三五只往公路上一站,拦截过往车辆进行“抢劫”,其水准完全可成为叉叉人士的翻版活教材。还好,今天我们出发得比较迟,遇上的这几位猴大哥可能已经用餐完毕,正在贯彻“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方针,在公路边的护栏上漫步而行。

[[Image:07-Taiwan/R0129.JPG|550|斗胜战佛孙悟空转世?]] 

  高山族同胞们有一特点:特别爱家。杜大哥一再对我进行教育:“阿里山好玩的不多,也就是火车站和邮局比较有特色。”于是我在这两个地方“到此一游”以后就眼睁睁着看着“阿里山观光公路由此进”的牌子离我而去。仔细一想,可能高山族大哥对青山绿水早已不感冒了,自然会说“好玩的不多”。过了一阵,我才知道为什么杜大哥那么急匆匆了。
  车绕过一个山脊,杜大哥把车一停,下车来点燃一根烟,手指了指某个方向说:“那边就是我家乡了。”我顺着看去,只看见一个大山坳里雾气迷蒙。不过出于礼貌,我还是说:“看见了—— 真漂亮!”于是杜大哥唱赞美诗一样地说:“家乡好啊!”——他们的家乡名叫特富野,在鄒语中意思是“山坳”。过了一阵,车绕过一个山脊,杜大哥又把车一停,“那边就是我家乡了—— 家乡好啊!”这样的赞美诗一路上重复了四五次。

[[Image:07-Taiwan/R0133.JPG|550|“那边就是我家乡了”]] 

  一开始听到说要去高山族部落,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波利尼西亚式的草屋,几乎浑身赤裸的土著,等等。不过看来这样想是对我们的高山族同胞大不敬了。除了对外联络道路比较崎岖以外,特富野就像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红色的斜顶小屋与栽种整齐的景观树交错而现,为了弥补在某些原本隐蔽方面的小小不足,公路旁边还恰到好处地放着几个完好的篮球架。杜大哥和大雄哥—— 他们都是天文台的工作人员—— 在此交班。比起杜大哥,大雄哥对家乡的热爱程度还更高了。他兴致勃勃地开车带我去看特富野的一些文化古迹—— 男子聚会所、聚会场(这个我倒是很有兴趣),特富野到达邦的崎岖步道(“我以前上学就天天走这个路,”他说),步道上的达邦吊桥(“这个护栏是新搞过了,”他好像吊桥老专家一样说,一边慢悠悠地在上面晃荡;我却看着脚下深达几十米的峡谷瑟瑟发抖,巴不得早点走回公路),咖啡园和茶园(“可惜今天时间不够,不然我可以带你去看我们制茶的过程!”我说了一些表示惋惜的话,心里倒为不必在这样的地方呆更多时间感到高兴),几个月前被地质灾害摧毁的巨大铁桥(这也让我挺感兴趣)。回鹿林还要开两个小时的山路,不过大雄哥却不会缺乏话题可讲。假设他这两个小时的巨幅演讲可以用几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家乡颂歌”。

[[Image:07-Taiwan/R0140.JPG|550|特富野一瞥]] 

  文到此处,大约会有读者提问,阿里山的森林、日出和云海看到百分之八十是怎么算出来的。来到阿里山虽然只逛了一天,不过根据大雄哥的话,“森林看到了百分之四十、日出看到了百分之四十、云海看到了百分之四十”,根据姆忒排耳公式,把没看到的百分之六十乘起来再被百分之一百减,不就可以得出百分之八十了吗?至于日出、云海,因并非车游阿里山公路之所见,为防语焉不详失礼于各位,且让我卖个关子,待另文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