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果壳网,刊登时有删改。

  前些日子“周杰伦星”的命名撩起了不少网友对“命名星星”的好奇心,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问:“要花多少钱?”这个答案或许会让外人有些惊讶:不花一分钱。对于“周杰伦星”的几位发现者来说,为这颗小行星起名是他们的权利,而小行星也是浩瀚宇宙众多繁星间唯一一类可以由发现者命名而得到公认的天体。不过,或许会有网友提问:“我某段时间曾看到有公司出售星星命名权,还说可获公认,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嗯,对于许多人来说,即便是给家里的宠物起名字也是个需要考虑一段时间的问题,更何况给星星起名字。好吧,那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八卦一下,天文学家是如何给星星起名字的。

  首先,照顾到某些耐不住性子看长篇大论的网友,我们先把最有意思的讲了(虽然这对我来说显然是个败招,嗯)——小行星,因为上面也说了,小行星是唯一可以由发现者命名且得到公认的天体。笼统的说,小行星是游离于太阳系里头那些块头没有大行星大的天体;或者说,太阳系里头,去掉太阳,去掉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去掉彗星,剩下的基本可以算是小行星了(不严格的说,冥王星也可以称为“小行星”——它甚至还有个小行星编号呢:134340)。最早发现的小行星都是使用古希腊神话的故事来命名,比如1号谷神星、2号智神星等等;但不久之后,因为小行星太多了,神话中实在没那么多名字可命名,发现者们开始自己想名字。到今天(2011年7月4日)为止,共有282027颗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其中16608颗小行星已经获得命名。

  目前专门负责小行星观测数据整理及编号的是总部设在哈佛大学的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根据“业内规定”,公认发现者在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之后10年之内可以行使命名权。不过,这并不是说发现者们可以“鸳鸯乱点谱”,必须写一份“命名提案”交给国际天文联合会辖下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Committee on Small Body Nomenclature),由委员会全票通过,才算完成了命名。小行星中心每月会在月报中公布获得通过的名字,这些名字也将随即在天文学界内和界外正式使用,可以在任何最新的数据库、学术论文以及你能想到的与学界有联系的任何地方查询到。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呢?就是因为有些命名太扯淡呗,有一段时间甚至连宠物猫宠物狗也能“遨游太空”了,这可是老家伙们绝对不能接受的。此外,委员会还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将商业元素引入相对比较“清淡”的学术界。比方说,曾有人要命名“比尔盖茨”星以及“谷歌”星;尽管这两者在资助新天文设备和项目上出手阔绰,但最后命名提案仍然没有通过。当然,也有一些过于新奇的名字曾被挡下—— 比如我曾经五次申请命名“八零后”星,但因为许多外国委员无法理解这一名字的意义,也同样未获得通过。

  或许有些商业脑筋比较强壮的网友立刻想到:既然小行星命名权如此珍贵,那出售小行星命名权岂不是能发大财?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但实际上几乎无需命名委员会封杀,也没有人做过类似的尝试。除了某些不必重复的大道理之外,一颗小行星要获得足够多的观测数据从而取得永久编号,需要世界不同角落观测者的长期观测才能完成,单靠一己之力几乎不可能。正如受人尊敬的足球运动员从不会把球队的胜利完全归功于自己一样,这种亵渎他人汗水的举动几乎(如果不说绝对)没有发现者做出过。

  扯完了小行星,或许有网友会想:天上恒星数目还更多呢,怎么就不拿它们来命名啊?——嗯,没错,的确有人想过这个点子—— 那就是一些“空手套白狼”的商业公司,靠出售恒星的“冠名权”以及一些印着星体照片的“证书”来赚钱,但你可以去考证一下,没有任何一间公司能证明这些名字确实被学界公认及使用,其用途仅限于消费者们自己YY。在学界里,对恒星的命名是极为不浪漫的—— 这点可比我们的老祖宗们差远了。对于肉眼可见的亮星,古人们可谓煞费苦心,都给它们安上了或浪漫或悲壮的故事,以及相对应的名字—— 譬如,牛郎星,织女星。这些古今通用的名字,在学界里也常用;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的恒星,我们用的只是一些毫无情趣的名字—— 比如织女星,可称为天琴座α星、天琴座3,又可称为TYC 3105-2070-1、HIP 91262、SAO 67174、HD 172167等等等,每一个名字都对应它在不同星表中的编号。至于对星系,除掉我们自身所在的“银河系”之外,天文学家们也采用类似的编号。比如奥特曼的故乡——M78星云,我们又可称之为NGC 2068、Ced55u以及IRAS 05442-0000等等,编号之繁多,连专业天文学家也不一定弄得明白。所以下次如果你想伪装一个骨灰级的科学青年的话,可要牢牢记住这几个编号哦。不过,我建议用NGC 2068就好了,免得雷倒全地球人,因为如果你来一句“你是从IRAS 05442-0000来的吧”,估计你就真是从IRAS 05442-0000来的了—— 除了专门弄IRAS星表的人之外,我想没人能听得懂你的话!

  最后我们似乎忘记了太阳系中的另外一拨成员了—— 那些,彗星。彗星命名也由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核定,但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争议—— 因为它们基本由发现者的名字、或者发现机构的名字命名。仅有的例外是哈雷彗星,它是为纪念哈雷的贡献而命名的—— 因为哈雷证明这颗彗星每隔76年出现一次。在哈雷之后不久,天文学家恩克山寨了一下哈雷的证明,发现另外一颗彗星也是周期出现的,因此那颗彗星也被冠名为恩克彗星,此后的彗星均用发现者/发现机构的名字命名。

  最后,对于梦想拥有一颗自己命名的星星但又没有巨型望远镜的朋友,我可以提供一盏指路明灯—— 啊,应该是两盏。第一,由于那些拥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命名权的专职科学家们估计已经没时间处理命名的事(我想他已经把他们的血系N代以内的亲戚都命过了吧),你们可以给小行星中心的科学家们写信提供自己的命名点子(当然咯,是英文的),他们欢迎大家提建议(虽然…… 我印象中,好像,他们没真正处理过这些建议……)地址:[email protected]。第二,随时关注科学新闻,因为大行星有向社会公众征集名字的先例,比如冥王星,就是当时11岁的一位美国小萝莉提出的名字(虽然冥王星的身份在2006年的时候被阉割了,但这还是挺有趣的一件事),说不定到时你的灵光乍现能够让你流芳百世哦!

  (当然,我还是不得不指出,哎—— 无论有没有我们给它们起名字,星辰都一样在按它们自己的规律运行啊…… 不过,身处地球上的我们竟然能够去理解和认识它们,这不也是很奇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