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平遥城记
Apr 23rd
庚寅年春,叶子只身北游而经平遥。平遥者,旧晋之地也,城池院落善存,为天下之罕有,故名声远播,游人如织。然日间者,横人而直车,盖喧且嚣,游之无趣。惟等华灯初上,行人渐少,犬吠轮回,乃执杖欣然起行。举头望飞檐勾月,低头见石板沉星,跫音回巷,声声远去,起行而生,驻足而止,其可爱也欤。
夫人者,聚类也,皆求一与。或酒肉一堂,或悟于一言。然世事之巨,非有所能合意者,乃叹世之所悲,人之所恶。惟独行也,能观天地之博,能察品类之胜,与造物对,与灏气合,察然有悟,始知其玄。是故叶子爱独行,行有所悟,悟有所轻,轻有所乐。
时庚寅年三月十日。
(本文誊于平遥县郑家客栈国际青年旅舍客厅内)
春季三叶草穿越之一:古都丽影
Apr 19th
没想到三站之后才写第一篇游记,在洛阳的时候和新老朋友聊的太欢了:)
15日中午的K648硬座去洛阳,不能不说这次低估了这条线人流的恐怖程度。最便宜的1296次连硬座都没票了;原来看见K648还有最后一张卧铺,立马跑去售票处却已经没了,只好买了张硬座。春季三叶草穿越的开端就是一昼夜的硬座,这可不那么令人兴奋噢。
不过,旅行主要还是一种心情,而且同时应该是一种连续的感觉。坐硬座,看不同的人,听不同的事,这也是旅行绝妙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点也不沮丧。瞧,隔壁俩座就坐着一位民工伯伯,从波兰空难谈到西南大旱,还引经据典的,听得临座的一排民工都投来钦佩的目光。不过,我更喜欢听他谈他十年前在云南打工的故事:“一天十块钱已经很好啦!”于是四周的民工也七嘴八舌地议论自己的经历和工资。晚九点经过常德,本以为人会空很多然后可以把座位当卧铺睡,没想到竟然上了一大堆人,以致车厢里都站满了人。不过,我倒变得兴奋了:现在总算达到春运级别了!进入休眠状态前上了趟厕所,一来一回花了接近半小时。
到南阳时,天总算被熬亮了。初升的太阳很快照在还有少少积雪的大地上:小麦开花了,小草发芽了,我触摸到了唐汉文人们赞叹不绝的春天,心里倍感愉悦。
司马光写道:“欲知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行诗句在今天的洛阳时能见到。如今,除了代表昔日国都辉煌的洛阳三绝——花会水席龙门窟——以外,现在洛阳只能算一个其貌不扬的三线城市,连公交车都还有木头椅子的版本。遥想当面鼎盛之时的洛阳城,此景不禁让人唏嘘。
但我觉得洛阳也是个诚实的城市,诚实得让人心生好感。在老城区行走,并不见太多为图恢复古都辉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营造的虚伪的假象。留在我脑海中的,是小小的、安静的鼓楼,干净得可以让人走到沙滩上去玩耍的洛河,还有因不建高楼大厦而让人觉得平易近人的城区。
我到青年旅舍放下大背包后就去白马寺。人多得让人有些懊恼,但我喜欢空中优雅飞舞的柳絮以及草地里五颜六色的花。从白马寺出来后我开始寻找地图上的魏汉故城遗址,但却没找到,问路人也说不知。是洛阳人忘却了自己的贵族身份了吗?
本想回旅舍休息一下就去王城公园看牡丹,没想到一觉就睡到华灯初上,也不想出门了,解决了晚饭就跑到客厅里上网。洛阳国际青年旅舍才开张没几天,到处都是全新的IKEA,从老板到伙计都非常友好而且乐于助人,让我对洛阳的好感持续提升。
对《国家地理》一句随便的评论让我认识了清华的W君。没想到一聊起来就如同大江东去般滔滔不绝。最让我们拍案叫绝的是我单独在珠峰大本营望珠峰的那天她也正好在尼泊尔那一侧的大本营望珠峰!多巧合的缘分啊,于是我们一直狂侃到凌晨3点,要不是老板要睡觉,估计还能一直聊到天亮。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我摸黑进房间后居然发现我的床上多了一活物!那不幸的哥们显然是大半夜稀里糊涂地进错屋睡错床了,给我晃醒后还老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搞得我哭笑不得,老板打趣的说:看你和小姑娘聊天把自己的床都聊没了!没办法只好在小客厅睡沙发,但IKEA的沙发就是舒服!所以我还是赚了:)
第二天一早,老朋友雪儿从西安来了。说是认识十年的老朋友,其实还没见过面,虽然彼此的家只间隔不到200公里,但却因我俩老是“前后脚”而老凑不到一起。说起来这也是种缘分。恰巧今天我们都要游玩龙门、牡丹园和博物馆,就约定看看路上能否碰见。
龙门石窟人山人海,这正是我最讨厌的;于是我用最快速度走完西山,而把重点放在人较少的东山。龙门石窟和莫高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但我都喜欢独自与佛像对面而坐时体味到的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剩下的还有山静水幽的白居易墓。
在石窟景区大门吃了碗面作为午饭,然后坐车去位于邙山的国家牡丹园,这地方可是虾鼎力推荐的。雪儿在石窟和我走反方向,但她全程走山上所以没碰到。
牡丹没什么可太多评论的。古人写牡丹写得不少,但还不如亲自见一下来得明白。总之我确实在里头流连忘返。出门时给雪儿拨电话问她在哪儿,她说她临时改了计划先去古墓博物馆,刚刚才进牡丹园,我说我刚从里头出来!俩人都-_-!
我就决定去古墓博物馆找W君,但GPS导航竟然出错,路上问了两个人又指错了方向,结果最后走了两个小时,灰溜溜地从邙山走回市区,身心俱疲,只得决定去老城转转。这时雪儿说她也逛完牡丹园,对牡丹的花势不太满意(伊对古代文化颇有研究),说也要逛古城,我说那再碰一次运气吧。
不出意料,洛阳老城已沧桑得没有任何特色,但偶尔可以在某个破房子门前发现一些斑驳的古物,比方墓石或马桩之类,颇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走到小吃街准备吃晚饭,雪儿打电话来说她定的房间出了点问题得立即去解决,我问她在哪,她说她在小吃街另一头,我巨无语了……
晚餐是鸡蛋饼、烤玉米和绿豆面,鸡蛋饼味道好得很,绿豆面不咋地;吃完回旅舍总算是见到雪儿了,握手寒暄,这十年悬案总算得到解决:) 过一会儿W君也回来了,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聊天,一直聊到老板走过来请我们到小餐厅里一块吃夜宵。学商的W君又立即向老板讨教开酒店的经验(老板还有一高档酒店,但人真的很谦和低调),让我不得不感叹高考状元们的厉害(嘘,这是我回头人肉出来的,W君也很低调!)。最后老板诡异的说夜里的鼓楼很灵异,要带我们同去,我也乐得洛阳之行有一个奇特的结尾。
作为衰落都城的洛阳有许多传说,大多与鬼有关;而鼓楼大概是在这些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具体原因大概是鼓楼一带是殡葬用品店的集中地。晚上走进这里,的确安静得让人很不自在,两旁有很多深不可测的巷子,传出一些低沉的人声;古老的、黑漆漆的门窗吱嘎吱嘎地叫着,里面没有一点灯光;浑黄的街灯照在空无一人的街道和商店前的花圈模型上;鼓楼——昔日洛阳城墙最后残余,沉默地立在你面前,这倒是给我一种奇特的印象:洛阳,一座死去的都城,现在只属于幽灵。
背上大包,安检进站,一路哈欠不断。雪亮的灯光照亮了铁轨,电子显示屏的红光不断闪闪。车进站,车离站,再见,洛阳!
一觉醒来,又见那宏伟的城墙。西安,你巨龙之魂啊,我又回来了!
这一次我只在西安停留一个白天,先逛逛碑林,弥补上次没逛成碑林的缺憾;然后去伊盛斋吃牛肉泡馍,又弥补一个缺憾——话说两年前第一次来西安时,西安同学小闻带我吃西安小吃,首推这里的肉泡馍,结果我那天没留肚子,竟然连五分之一都没吃到,而且当时刚和小闻认识不久,觉得十分尴尬。这一次我又找到这儿,要了碗最好的泡馍并把它吃得一干二净,当然这里的泡馍也确实上佳。
之后坐车到陕西博物馆想逛完上次剩下的2/5,但人太多了,就转了转大雁塔,然后坐车回火车站。
因为连续长距离徒步而且睡觉不够,到后来我都只能拄着登山杖慢慢走。但有时体力好的时候就把杖缩短系在腰间,好像古代配剑来访的异乡人,自己都觉得十分得意。不过在火车站前发生了一件本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却结局搞笑的事。我因比较疲惫,忘记了正在什么地方,结果被一位老兄盯上了,不过我的防偷秘笈“飘忽步”还是让他立马被发现了(因使用多年,已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黑衣黑裤的维族兄弟,想把我的小背包的拉链拉开,我顿时忘记疲惫,怒从心来:XXXXXXX!!!(此处省略二十字)于是我一边走一边怒目圆睁地盯着他,他也一副不甘示弱的样子盯着我,我很想用维语训斥他一顿,但又不会几句,急中生智,大吼一声:霍什!!!(维语:再见)他顿时给吓得一愣,旋而掉头就走。我立即闪进一家酒店里检查财物,自然是没事,因为我习惯地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塞在最上面,一直以来的神经质总算发挥作用了。不管怎么说,有惊无险,下回注意;我随即用最夸张的飘忽步闪进火车站,上车,走人。
在轮轨的敲击声中,火车向银川开去。我悠闲地靠在卧铺上,塞上之旅由此拉开帷幕。
使用Wordmobi发布
试评林望杰指挥广交玩柴1钢协和贝7
Apr 2nd
这次音乐会,音乐聚会圈子里的秦医生(曾执掌中大珠海乐团)也携家属前往。听完以后,我的评价是:“很出色,值这个票价”,没想到秦医生的评价是:“太烂了,后悔死了”。我想,如果他去听4个月前广交玩马勒第7,估计听完第一乐章就会直接退场了吧。
不管怎么说,按老惯例,还是要写听后感的。不过,我觉得“听后感”这三个字,有点突兀;如果直接说“评xxxx”,又未免口气太大,所以就打个试用标签,来个“试评”吧,各位要扔砖头的也请挑试用版的砖头,别真枪实弹的全过来了,哈哈。
Guangzhou Symphony Orchestra | Jahja Ling
Piano: Mikhail Rudy
2010 April 2, 8 p.m. CST at Xinghai Concert Hall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1. Piano Concerto No.1 in B-flat minor, Op.23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2.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担任钢独的Rudy同学名气还不小,至少我手头有他玩拉赫玛尼诺夫的音频,指挥林望杰据介绍是克利夫兰的驻团指挥,名号上也比较强大。和上次去听马勒第7不一样,这次玩的两首曲我都很熟,或许能够从更多角度来审视广交的演奏。
与上次玩马勒不同,这次广交采用了VPO式布局,即小提在左右,大中提位于木管之前,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坐法。上半场先玩柴1。第一乐章尚可,中规中矩,圆号保证了引子的完整性,乐队进入状态比较快,作为“协奏”的角色,在力度上比较好的配衬了钢琴;慢乐章让我比较失望,这本来应该最能体现一个“月光下的大花园”的感觉,但弦乐则把这个月光搞得太太明亮了,而原本最最绚丽的木管那一段齐奏,则没有把色彩烘托到位,或许我把BPO、CSO之流的柴1听太多遍了吧(甚至连类似首尔爱乐乐团的版本我都听过),以至于口味比较挑剔。不过对于最美的景色,口味当然要挑剔啦。不过最糟糕的还是圆号同学,前面本来还可以接受,结果再现部要开始的时候圆号居然“哦”一声就出来了,把我给吓了一跳:难道这个月光下的花园还有人拿着强力光灯在到处晃?第三乐章也尚可,力度上我比较满意,最后恢宏的结尾也不错。
总体来说还行,不过乐队和钢琴磨合得还是不太到位,虽然没有明显脱节的地方,但全曲有两三处出现了短暂的“你等我”或“我等你”的情况,对于追求一气呵成的人来说就很不爽,不过在我看来总比“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最后咬合不上的情形好多了。Rudy今天貌似是慢热啊,第一乐章起码就有七八处错音,虽然比起我听过的其他版本来说也玩出了一些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并不能十分抓住我的口味。最后Rudy按惯例来了首encore,我没听过,貌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小品,肖邦的?
下半场玩贝7。或许是上次听马勒第7时已经有了个稍显混乱的印象,这次广交把n个重音齐整地奏出来,让我很是吃惊。个人觉得首末乐章已经距离老卡的版本不到1个档次了,当然我想贝多芬的交响曲因为太过经典,对于专业乐团应该都到烂熟的程度,何况贝7这种典型的“海顿式”作品——正如我喜欢说的——充满了“理性的光明”,听众很容易理解。可惜从整体来看,这次演奏又败在了慢乐章的处理上。诚然弦乐演奏齐整,且和指挥默契算不错,“力度上的弹性”很强,但我期望的是一种“轻轻的我来了”的感觉,一种小巧的精致;或许这一块地方就是顶级乐团之所以顶级的原因了。你让20把小提奏得好像20把小提在吵闹可能不难,但让20把小提奏得好像2把加了弱音器的小提就不简单了。从柴1和贝7的慢乐章可以感觉到这个差距。另外在末乐章大家集体冲刺的时候,圆号同学还是很不大不小的吹破了一个音,稍微有一点晦气。
总的来说,考虑到¥40元的门票价,这场音乐会还是相当值的,因为想想看顶级乐团最便宜的票都要¥280了,这次演奏怎么说也不会只有BPO之流的1/7吧。这次广州的听众大体上还是让人吃惊的安静和有修养,而且总的来说能耐心地理解乐曲中必要的休止。不过牢骚是难免的,我建议星海以后禁止禁止14岁以下的小孩进来,除非是儿童专场;另外带相机进音乐会也很没趣—— 一般的拍照留念也就算了(虽然我也不赞成),为何还要带个单反!?要知道音乐厅的设计决定了即使你坐在角落也可以发出全场都能听到的轻微响动……
广州巴洛克乐团音乐会听后感
Mar 29th
近日认识一位华工爱乐乐团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广州巴洛克乐团在28日晚在华工本部有一场演出。我简单看了一下节目单,竟然有类似帕格尼尼一协这么彪悍的曲目。广州这样的古典音乐沙漠,能有一个非专业的乐团演奏如此曲目?我大感兴趣,简单的了解了一下该乐团的情况,原来此乐团就是东山堂的教会乐团,听那位朋友说有挺齐全的配器。高中三年天天都听着东山堂的钟声过来的,便觉得无论从满足好奇心,还是从某种“回馈”来说,也都应该去捧捧场。所以28日下午主持完学术讨论会,吃了两块饼干,就坐地铁赶往华工本部。
28th March 2010 (Sunday) 7:00 pm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晚上 7:00
华南理工大学文体中心音乐厅Programme:
1. Handel: Water Music Suite No. 1-3 in F major, HWV348
亨德尔:水上音乐 第一号组曲第三首
2. Bach-Stokowski: Sheep May Safely Graze 巴赫:羊儿安详地吃草
3. Pachebel: Canon in D Major 帕恰贝尔:D大调卡农
4. Bach: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巴赫:耶稣,人们仰望的喜悦
5. Mozart: Concerto in G for Flute K.313, 1st mvt.
莫扎特:第一长笛协奏曲 第一乐章
6. Clarinet Polka 单簧管波尔卡
7.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Op.6, 1st mvt.(Cadenza)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华彩部分
8. Vivaldi: Concerto in a minor for Two Violins, RV 522, 1st mvt.
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9. Curtis: Torna a Surriento 柯蒂斯:重归苏莲托
10. Anderson: The Syncopated Clock 安德森:切分的钟
11. Anderson: The Typewriter 安德森:打字机
Encore 加演曲目
乐手出场,N把小提,3大提,2把中提貌似是小提兼的(坐在内侧,没看仔细),2长笛,2黑管,3圆号,传说中的oboe没有出现。座位是典型的VPO式,即指挥左右分别是1小和2小,大中提坐在木管的前面。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这种坐法,看上去很平衡。
第一首水上音乐基本上奠定了我之后每首曲的看法:一小大提长笛很不错,全场大体上无瑕疵;二小黑管次之,有时候会冒尖;圆号经常搞破坏,全场估计有1/3的音都吹爆了/不准。不过就如同我评价广交一样,你不能要求所有乐团都90%完美,毕竟VPO和BPO就那几家。只要他们能演奏出有灵性的音乐,那就是值得鼓掌的。全场看下来,乐团尤其是弦乐组对指挥的力度反馈仍然是敏感的。
巴赫的康塔塔(《耶稣,人们仰望的喜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但以前我只听过钢琴和管风琴的版本。原作是弦乐+小号+人声,这次巴洛克乐团用圆号取代了小号和人声,但我觉得只发挥了这部作品1/4的魅力,因为圆号不仅音量比弦乐高不少,而且有些音吹破了。另外从个人口味来说,我比较习惯弦乐的三连音全部以连弓奏出,可以带有一种柔性,而他们全部使用分弓,且带有一点点顿的感觉,听起来觉得有些生硬。
莫扎特的长笛协,长笛挺不错,乐队也可以,但有个地方乐队居然乱了大概十几秒这样。只见指挥何先生扎开马步沉着应战,幸好后来大家又奏到一块去了。长笛后来加演了一首从帕格尼尼小提随想里改编的曲子。
接下来总算到了帕格尼尼的一协,虽然只有Cadenza,据说独奏的那位华工MM“尽了最大努力了”。总的来说演奏得很到位,不过帕格尼尼的协奏曲恐怕还是要大型乐团来烘托气势(这可能是这次音乐会只选择Cadenza的部分原因)。MM又加演了巴赫小无BWV1001的Presto的——前半部分。
指挥和乐团对西式理念的贯彻是我非常赞赏的,正式曲目的最后选择了两首安德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西方通俗古典音乐会的幽默因素,如《切分的钟》指挥拿着个闹钟在上面手舞足蹈,《打字机》更是让观众充当打击乐手的角色,互动效果非常之棒。作为教会乐团,他们最后加演了亨德尔的《哈利路亚》作为返场曲。
总的来说最后四首曲(含加演的《哈利路亚》)和莫扎特的长笛协感觉不错,如果说要基本挑不出大毛病的话应该就是最后的《哈利路亚》了。长笛协虽然有一个大bug,但大体上来看乐队的力度还是很好的衬托了长笛的演奏。君不见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最后一次音乐会不一样有个乐队混乱的大bug,而且人家那时候还是在灌录CD呢。
叶夜主题2.5版最后一次更新
Mar 17th
最近西藏穿越的相片转到人人网后,许多朋友反映说本博客留言不便,于是进行改造,顺便加了一些好玩的插件,预计这将是今年7月叶夜三周年大庆前的最后一次升级改造了。更新内容如下:
- 评论更方便,欢迎大家多来灌水;
- 装上Socieble插件,方便一键分享;
- 改了一些冗余代码。
目前计划叶夜主题3.0版将在7月前应用,大家做好改头换面的心理准备
相册:雨崩神瀑——斯那巴些
Mar 13th
“……神瀑顶上很远处忽然传来打雷一般的声音。我用了半秒来意识到发生什么事,赶紧大喊:‘雪崩!雪崩!’话音未落,只见无数有如电视那么大的冰块从神瀑顶端迸发出来,人们赶紧四散奔逃……“水雾散去,大家面面相觑,幸好所有人都安然无恙,但刚才冲在最前面的两个人已经魂飞魄散,头也不回地走了;接着又是三次威力巨大的冰崩,无数冰块再次从雪山上咆哮而下,直泄入神瀑底部,炸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掀起的水雾将远处的我们浑身沐浴。大家为自然界的威力深深震惊,赶紧面朝缅茨姆行礼表示敬仰。……
“‘神山有灵。’罗阳说。”
——《西藏穿越之五:雨崩二三事》,1月26日
造物的伟力,远在人类之上。
最新评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