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Hahn和英国室内乐团音乐会
Apr 11th
自从听了广交那次糟糕的德沃夏克和贝六以后,我已经差不多一年没有听音乐会了。得知Hahn要来广州大剧院开音乐会时我就有点想买票的冲动,但是因为在家里宅了一年,实在太懒,连票都懒得买,加上广州大剧院居然连网上订票功能都没有,所以一直没有买,直到兔子说多了一张80块钱的票,我就二话不说果断要了下来。
广州大剧院的海报还要给Hahn加上老长一段定语——“格莱美小提琴天后”什么的——哎,对如雷贯耳的Hahn,就好比谈论维也纳还要加上“音乐之都”一样,有必要加这八个字嘛。在现场看到所谓的“乐迷区”(二楼票价较便宜的座位)可谓座无虚席,但“富人区”(一楼)仍有差不多一半的位置空着。所以,这定语加不加恐怕都一样,加了反而显得有点俗套。
顺带吐槽一句,大剧院给王羽佳的海报居然写着“女版郎朗”,我1000%认为这个定语是对王羽佳不敬。你让一个MM在台上表演踩电门羊癫疯什么的,我看所谓“全裸出镜”也没什么区别了……(为了证明我不是要朗黑,请各位欣赏郎朗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协的经典视频,注意欣赏的时候一定不要喝水。——当然,这绝无忽略郎朗高超技术的意思,玩乐器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演奏一首大作品的时候要刻意做作基本是不可能的)
Hilary Hahn &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20:00 CST, April 10, 2011 | Guangzhou Opera House
Joseph Haydn - Symphony No. 44 in E minor, "Trauer"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Violin Concerto No. 5 in A Major, K. 219
Henry Purcell - Chaconne in g minor
Benjamin Britten -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Frank Bridge, Op. 10
选曲让我觉得有点不够尽兴。选择海顿第44号交响曲“悲伤”(直译为“哀悼”)显然是为了向日本大地震的遇难者致意,不过Hahn选择的是极通俗的莫扎特第五小协,个人感觉有点随意打发听众的味道。
海顿的那首交响曲和普策尔的恰空我都不熟,不评论。莫五小协就不必说了,对拉小提的人应该都是很熟的;布里顿的《布里奇变奏曲》听过几次录音,巧合的是,录音的乐团也是英国室内乐团。
今天听众的素质还不错的(就在国内来说),常见的不合时宜的鼓掌的情况没有出现,咳嗽声相对来说也不多见。甚至在演奏《恰空》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乐曲何时才结束,等到乐手示意大家乐曲已终了时,大家才“敢”鼓掌,颇为搞笑。
选曲的室内乐属性使得音乐厅回声上的缺陷被放大,小协中几处悠扬的双簧管旋律有些“被淹没”,尽管总体来说乐队和独奏的平衡还算可以。Hahn在技巧上自然是没得挑剔,但她演奏莫五的时候下手有些“重”而“粗”,有点像一幅清淡的风景照片被拉曲线拉得有点过头了,又或者是某一贯清纯的姑娘开始尝试浓妆了。或许是Hahn觉得如果太“清淡”了,不足以忽悠不明就里的听众吧——就好像某位大厨招待一些可能是“半瓶水”的食客的时候,都不一定会使出看家本领,而是多撒点香精佐料什么的,反正那些食客可能也“体会不出清淡的妙处”,何必费功夫。当然,这大概不能算缺点吧。
Hahn加演了一首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中的选曲,第一号帕蒂塔中的某个Double。这让我想起免免同学某次音乐会也是加演了一首小无的选曲,后来我问她为何不加演一首更炫技的曲子,她回答说“我不知道有什么可拉,就随便抽了一张乐谱……” Hahn的加演似乎也有点那种味道,而且某个地方还要错音(在巴赫的曲子中错音可是个大悲剧)。当然,除此之外,我仍然是很享受这首加演曲目的——起码未来几天之内我都不敢再碰这首Double了——Hahn演奏这首曲的速度是我平常练习时的1倍多!
对于英系的《布里奇变奏曲》,我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才好。从演奏上来说,ECO远逊于录音时的水准,但诡异的是,演奏出来的效果却是韵味十足(这应该和这首曲子的后浪漫主义时期属性以及ECO的“本土”属性有关系)。比方说吧,第二变奏中二提如同老鼠般狡黠的拨弦简直散得一塌糊涂,至于大片弦乐不齐整的地方就更多了;然而,这首曲却远比上半场那首“拉曲线有点拉过头”的莫五小协要来得漂亮,喜剧感清晰,我觉得我这80块钱的票起码有40块钱是花在了这首曲上。
ECO演奏了舒伯特的音乐瞬间(就是麦兜那段)以及一首像是莫扎特风格的简短小曲作为加演曲目。
总体感觉:Hahn不够给力,但就在广州这个地方能听到的演奏来说,还是让人满意的。英国室内乐团显然也没有很卖力,但演奏本土曲目(如《布里奇变奏曲》)从现场来看效果仍然杰出。总之,作为一张80块钱的票,还是算挺值的。
最新评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