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胜千言

腊肉风波

  鹿林天文台的林台长邀请我在过台北的时候住他家,为了感谢他的盛情邀请,我买了两包“广州特产”—— 皇上皇腊肉作为礼物。这两包腊肉可不便宜,自然也颇为大且重。在罗湖海关站立或步行了半小时后,我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的分量。所以当它们从台北桃园机场的飞机上下来,逐渐接近它们最终目标的时候,我感到一丝快乐,而这快乐不仅仅是因为即将向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送上一份好礼物。
  由于飞机上的广播已经反复提示我们留意入境物品限制,不要因为违规而被罚,因此我在海关前徘徊了好一阵,阅读台湾海关的各种规定,直到一位着装极像日本人的海关官员走过来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

[[Image:07-Taiwan/R580.jpg|550|在台北桃园机场随便拍了一张留念。]]

  “请问腊肉可以带入吗?”我开口了。初来乍到,又被飞机上的广播所惊吓,不敢随便乱来。
  官员笑了:“恐怕不行,请你去出入境检疫处问问看吧,我想是不行。”
  在几位面带假笑的官员的热情熏陶下,我乖乖地交出了身上的两包腊肉以及高达三位数的罚金。刚刚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就提前缴出了辛苦搬运两千里的两包腊肉,实在颇为无语。当然“台湾同胞”们还算客气,只是让我存关,回大陆的时候还可以带回去,不过一整沓国父(百元台币)就要为台湾发展做贡献了,而且住别人家却没有手信,颇为失礼。

[[Image:07-Taiwan/R026.jpg|550|初到台北,不友善的还有天气。在台北桃园机场降落时正逢大雨,坐在机翼的后方可以看到机翼拖出一条长长的“雨线”]] 

  似笑非笑地通关时,突然发现他们原来没有X光检查,顿悟:其实只要脸皮足够厚的话…… 打住,这里不谈。
  10天后,我悻悻然取回那两包不轻的腊肉,开始又一个两千里的旅程。在香港,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它们的重量,因为我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来逛香港……(香港也不是说去就能去啊,难得去一次,就当它负重锻炼吧)

[[Image:07-Taiwan/R596.jpg|550|台湾之行装备:前背一个小包,后背一个65升的大包,再加一个腰包,为“包”所“包”,差不多六十斤的负重,不很轻松的哪!]] 

  九广直通车延误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差不多晚上10点我才抵达广州东站,一心只想着赶紧回家睡觉,不知不觉就飘过了X光检查,这次警察阿姨把我拦住了:“请把你的包打开。”
  我心里“咯噔”一下,但忽然又坦然了:到了台湾我是“外省人”,新来新猪肉,宰你没商量;在这里我主场作战,怎么也麻烦不到我头上吧?
  “很抱歉,这个东西不行。”警察阿姨可没那么好说话,把腊肉抽出来一放。我觉得给冒犯了,本地人哎!“我系广州人啊!我罗去台湾被人拒左又罗翻来啦,里个野都系广州皇上皇产的啊,你睇!?”我用广州话说,一面指着腊肉上的生产标签。“香港葛腊肉更好啦,点解吾系香港买?”旁边的一位警察大叔看来也来了兴致,眼睛也瞄了过来。“我系广州人啊,我住天河的啊!里都吾比,真系吾明你底,哎!”我现在这个感觉可不好说啊,应该说是给人老实不客气地戏弄了一把。也好,还不算全糟,至少给我们工作枯燥的海关叔叔、阿姨们带来了一点笑料。
  我们的海关还算好,罚金也不收你的了(估计这样的上好腊肉就够孝敬的了),就把你拉到一边教育一通,发一个小册子(“什么东西不能带进来?A..B..C..D..”),折腾个半小时一刻钟,就放你走。总之,我就这么气哼哼地走出火车站,走进地铁,走进家门……
  你听说过一包腊肉,从出产地被人背了四千里路(那人还掏了比腊肉价值还高的罚金来为这一行为买单),最后又在出产地被没收销毁的奇事吗?现在你该听说过了……

挑战杯之行随笔

  圆满完成了十天台湾之旅后,我几乎马不停蹄地从香港经广州赶到天津,参加第十届“挑战杯”的决赛。这一次旅行可以说纯属公务,加上天津实在吊不起我的出游胃口,因此也没什么美丽风景或者文化古迹可以记叙,不妨写篇随笔来随便留一笔。

[[Image:07-Taiwan/R627.jpg|550|到天津的飞机上,拍到的鱼鳃一样的云海]]

南开·挑战杯

  据说南开为承办这一届“挑战杯”投入了一千多万人民币,我想这个说法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刚下飞机就能有这种感觉。机场里外都贴有“挑战杯”的海报,给人的感觉是“挑战杯”的声势比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还来得浩大(至少白云机场就没有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海报)。出租车里的收音机播放着“挑战杯”的新闻,南开附近处处都能见到“挑战杯”的旗子和标语。
  大场面的确是做得很上档次,不过用杨振宁的话来说,“……大的转变,一点问题都不出是不可能的。”反正至少住的地方就很让人跌眼镜,不带独立卫生间的四人间,两架双层大铁床,天花板的脱漆几乎能让人提前体会到“细雪纷飞”的冬季。“住宿条件我不在乎,”我对早已到达的师兄说,“有网络就行。”“哈哈,你是说什么网?”师兄说,“这里连蜘蛛网都没有。”我仔细看了一看,果不其然。

[[Image:07-Taiwan/R643.jpg|550|主楼后面的草坪是落叶的海洋]] 

[[Image:07-Taiwan/R7502.JPG|550|南开一景—— 西南联大纪念碑]] 

  南开的总体组织工作和志愿者服务也还是有待提高。这倒不是说他们不热心肠(至少以我们Q妹妹跑腿为我出去买皮鞋的名义,当然还有他们负责老师到处帮我找网络、展厅前台的师姐贡献出自己的矿泉水给我解渴的名义),比方我第一天到南开天寒地冻的,几乎把满校园找遍了才找到那倒霉的展馆,因为校园里虽然彩旗飘扬,但几乎一个指示性的路标都没有,到处问路也是“一问三不知”(因为好像总是找到新生来问)。家父用四个字概括了:“宣传不够。”南开为了招待参赛选手们,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邀请了名家大师来开讲座、开音乐会,而我自然是去听休斯敦州立大学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尽管我提前了将近20分钟到场,但我的“参赛选手”牌子没给我带来任何便利,最后还是灰溜溜地在寒风中(那天刮六级大风,风冷温达-7度)跑回宾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音乐厅内竟然混乱得连万里之外来的美国乐手都差点进不了场。面对此景,老美颇有涵养地笑了,来自港澳台的、无法进场的贵宾们直接和工作人员争了起来。我呢,后来只好听队友的手机录音来自我满足,而他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入场才“勉强”找到了位置。
  我隔壁展位的一位来自重庆的选手曾参加过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九届“挑战杯”,他觉得南开在参赛选手这一块做得比复旦差多了。我没参加过第九届“挑战杯”,所以我觉得—— 用台湾人的口头禅来说,“还好啦。”毕竟举办一个大活动还是很不容易,而且南开人基本上还是很热心的。我在这里特别感谢接待我们中大代表团的Q妹妹,她为我们所做的“不可谓不多”。

[[Image:07-Taiwan/R6737.JPG|550|中大参赛选手与Q妹妹(中)合影]] 

[[Image:07-Taiwan/R6919.JPG|550|闭幕式时我和Q妹妹合影,注意我骗了她的志愿者服来穿哈]] 

南开的深秋

  南开是老校了,所以感觉学术韵味十足。校内的建筑虽然比不上康乐园古色古香,但比起中大东校区来说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大门口正对的是周恩来雕像和主楼,主楼有些像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明显的苏联式建筑。我对建筑兴趣不是很高。南开里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有两座,一座是主楼,一座是“成人教育学院”,因为它随意地放在一片荒地上,看起来和临时工地里面用集装箱改制的简易屋没啥分别。
  南开里有很多树,但叶子都落光了。西南联大纪念碑所在的草坪尤其多树,落叶把整个草坪严严实实地塞满,说它是“落叶的海洋”毫不夸张,因为堆积的落叶厚得可以把人严严实实的埋住。华北的秋季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浪漫的时节。

[[Image:07-Taiwan/R655.jpg|550|北方的秋季晴多雨少,因此我白天基本上以这副行头出现,貌惊四座]]

[[Image:07-Taiwan/R652.jpg|550|黄昏,弦月高挂]]

  南开校内也有几个湖和几条河,水流缓慢的地方已经结上了薄冰,拿小石子扔上去便会发出一声脆响。河边的柳树依然苍翠,如果向南而看,便和远方的天塔(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相映成趣。每天早上都有几个用功的南开学子在湖旁边读书,也有几个悠闲的身影在湖边垂钓。

[[Image:07-Taiwan/R657.jpg|550|南开的小河与垂柳,远方是天津的天塔]] 

[[Image:07-Taiwan/R665.jpg|550|深夜,荷花塘已经悄悄冻结了,拿小石子扔上去便会发出一声脆响]]

  有一天晚上,我差不多午夜才回到校内。华北的深秋,万籁寂静,结了冰的湖面在灯光的照耀下,印刻出微小而不规则的纹理。干枯的荷花自赏孤影,将蓬勃的生命力深埋在冰下。我穿过草坪回宾馆,一路轻轻的压着塞满草坪的落叶,那如同翻阅古卷的天籁之音,让我彻夜难忘。

天津·印象

  我遇到的天津人(主要是出租车司机)没一个对他们的城市有深刻的自豪感。他们对我说的话可以概括成如下几点:

  •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基本都是假的,天津人自己都看不上
  • 天津的商业街基本都是坑外地人的,比如古玩街卖的是高价次品,只有文化街还算可去
  • 大沽口炮台是骗钱的地方,滨海新区要繁荣?五年后再说吧
  • 天津没啥风景可看,只有蓟县还算可以,但和其他地方还是没法比

  他们说的基本是一个意思:天津这地方基本上“嘛也没有”。
  天津的路都是七歪八扭的,这和华北城市横平竖直的庄严风格显得很不搭。“蛮子在这住久了,就是这样。”拉我们去中山门轻轨站的一位和蔼的老司机这么和我们说,他指的应该是一百五十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军队。
  到天津这几天,我基本上哪也没去,只和Z姐姐去了大沽口炮台。结果我们再次印证了上述第3点,大沽口炮台可以说只有“到此‘一’游”的价值,事实上我们在那里看得最久的是门卫饲养的两只猫。

[[Image:07-Taiwan/R675.jpg|550|大沽口炮台全景]] 

[[Image:07-Taiwan/R676.jpg|550|事实上我们在大沽口炮台看得最久的是门卫饲养的两只猫]] 

  到天津一游,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只猫?噢耶……

决赛惜负不遗憾

  挑战杯全国决赛众星云集,我抱着拿特等奖的信念去天津。虽然说我们不是为了参加挑战杯而作研究,但既然来到了挑战杯,争特等奖是理所应当的。然而,我败给了小组内的头号对手—— 中国地质大学做有孔虫研究并有4篇SCI发表的宋海军,因此只拿到了一等奖,而宋海军拿到了特等奖。

[[Image:07-Taiwan/R6755.JPG|550|公开展示时,我指手画脚地对提问者的问题进行解说]] 

[[Image:07-Taiwan/R7554.JPG|550|拿到优胜杯以后,中大参赛代表在闭幕式现场合影]] 

  体育竞技只有胜败之说,但科研竞赛味道完全不同。不同领域的东西不可能加以比较—— 比如这次参赛的三个学术研究类的天文作品—— 做小行星工作的、做黑洞理论研究的和做土星千米波辐射的,哪样更出色一些?对于这个问题,即使仅拿SCI发表数来做比较也是武断的。所以说,“挑战杯”与其说是争强夺胜的盛会,倒不如说是八方牛人共聚一堂相互吹牛的盛会,正如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而且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还能产生更多思想”,这种吹牛大会显然是极其有益的。
  经过重重选拔,能够参加一场吹牛大会,其乐也哉?

台北行拾趣

一、捷运禁食令

  在西门町一带步行了半个上午,我感觉特别渴,但又急着到士林去看故宫,因此在台北车站附近的一间711买了一瓶橙汁就冲上捷运大口享用。我一下喝了五六大口然后四周一看,貌似所有人都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还以为是喝得太豪迈了,于是一举瓶子正打算再秀一把,这时旁边的一位大叔拍了拍我,小声说:“可要小心被抓。”见我莫名其妙,他补上一句:“被罚一千五可就不划算了。”我突然想起香港的类似规定:吃喝在捷运上是禁止的!无意之间犯了大忌,我连忙面红耳赤地道歉。于是我的嘴巴就一直等了半小时才能再次得到橙汁的滋润。

  从故宫回来,我找李玫学姐去士林夜市吃小吃,吃完以后我们打算坐捷运回市中心,突然发现她还拿着一大杯可乐却喝不完!“拿在手里的饮料可以带上车吗?”她问。“不知道…… 小心点,还是把它隐蔽起来吧!”想了一阵,我们只好把水瓶里的白开水拿去浇花,再倒进可乐,让瓶子在背包里安置好以后才得以“坦荡荡”地走进车站。“连坐个捷运都这么麻烦。”李玫嘟着嘴说。

二、也有语言障碍

  研讨会的第一天我们在中坜吃饭。我就依照我的习性,吃饱之后就是“喝足”,荡到柜台看了一看,就说要个橙汁吧。看到柜台小姐现出困惑的神色,我不得不字正腔圆的重复了一遍,“橙—— 汁。”没想到她还是不明白,我只好说,“就是橙子的汁。”天,竟然还是没有效果,我急了:“Orange juice please!”这下她笑了:“哦,就是桔子汁啊。”本以为来台湾毫无语言障碍的我一时间语塞,无话可说。

三、什么时候打卡?

  我和李玫约了晚六点在捷运士林站见面,但我五点半的时候还在故宫等车。好不容易来了一部小巴,我连忙火速冲上去。小巴的车门在车体的中部,因此我以为是有人售票,按照习惯,上了车便到处找打卡的地方,一边找一边想:这地方像东京,都是靠民众自觉,我们应该从善如流吧。正得意的时候发现打卡的地方就在司机旁边,就走上去滴了一下,然后想看看显示屏说了什么。“15元。”坐打卡机旁边的一个国中生帮我代劳了,我连忙道谢。“你在这里下吗?”他问。“不是啊。”我很奇怪的回答,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于是就近觅了一个位,一边坐一边想,越想越不对劲,忽然抬头一看,车门对面写着:“下车缴票”,大为忐忑,心想:在大陆的话肯定得缴两次了,现在缴或不缴还不是让旁人看了笑话?好不容易坐到了捷运士林站,我忙不迭地和司机大叔解释说我不晓得在地规定,已经打过卡了。还好他还很通情达理:“OK啦。”

四、台湾人的语言习惯

  我坐了大半天的台北捷运,通过听报站学会了1句台语:“多虾”,即“多谢”。

  台湾人喜欢把英语和国语揉在一起说,这点和内地的科学家比较像,比如“so你不在check-in那个口,right?” 台湾的汉语变味很重,比如“我也不晓得耶”可以算是北方话和台湾习惯的杂合;用法上也比较趋向于古典,比如有个房地产广告说“在地人的好所在”,现在大陆基本没有这样的用法。

  台湾人继承了日本人的风范,到各处都显得彬彬有礼,甚至连公车到站开门也会对司机说“谢谢”。

  在台湾,处处能感到日本半个世纪统治的影响:台湾学生的校服几乎都是日式的,西门町步行街有好多寿司店,捷运的运行风格很接近东京地铁,好些地方(包括故宫)的标识牌或者介绍都以繁中、英语和日语标注。

经过半年的准备,台湾之旅总算得以成行,因为接下来又是到天津进行挑战杯全国决赛等活动,旅行日记和照片会慢慢附上,请各位多多批评。

[[Image:07-Taiwan/R527.jpg|550|我在著名的台北101大楼前]]

[[Image:07-Taiwan/R531.jpg|550|台北101大楼下自拍,这个角度比较新鲜吧?]]

[[Image:07-Taiwan/R555.jpg|550|在台北西门町商业街吃午餐]]

Further 17P images

Holmes is quite easy to see now... a pretty nice "ball" in Persius. Spotted it with ease on Octo. 30. However I've use the 41-cm telescope at Lulin Observatory to take some further images of this comet, plus a very early image from Octo. 24/25. Note the jets!

[[Image:Lulin-Sky-Survey/17p_071024_100.png|550|Click to enlarge]]

[[Image:Lulin-Sky-Survey/17p_071030_288.png|550|Click to enlarge]]

[[Image:Lulin-Sky-Survey/17p_071031_300.png|550|Click to enlarge]]

Comet Holmes on Oct. 27/28

Comet Holmes seems to stop exploding. The brightness didn't went up in the past 48 hours and the coma kept growing. On the image of Oct. 27/28, I estimated the coma diameter is about 330" or 5.5'. The jets were also slightly changed, one strong jet instead of 3 batch jets on Oct. 26/27.

[[Image: Lulin-Sky-Survey/17p_071027_297_1.png|550|Click to enlarge]]

[[Image: Lulin-Sky-Survey/17p_071027_300_2.png|550|Click to enlarge]]

Comet Holmes: like a pig

I spent a whole day on processing the thousands image that the Lulin Ritchey-Chretien taken on Oct. 25/26. Finally the result is out. But I don't get much happier -- Huan said he has found a way to find out what cause the outburst -- well, I must do something on this, too. Now I plan to join the CARA project to measure the dust production rate of Comet Holmes. Tomorrow's mission...

Ok let's focus on our baby. Comet Holmes just keep grown like a pig. But the jets are fantistic, it's my first time to get such a nice image of inner coma of a comet! And I'd like to bring your attention to the color. It's still green on Oct. 25 but is redder on 26th. Spectrum observations are needed...

[[Image: Lulin-Sky-Survey/17p_071025_42_1.png|550|Click to enlarge]]

[[Image: Lulin-Sky-Survey/17p_071025_300_2.png|550|Click to enlarge]]

[[Image: Lulin-Sky-Survey/17p_071026_300_1.png|550|Click to enlarge]]

[[Image: Lulin-Sky-Survey/17p_071026_300_2.png|550|Click to enlarge]]

17P: the comet that shocks astronomy world

17P/Holmes was only a 16mag. faint object in the sky by Octo.20, but observations on Octo.24/25 showed it has brighten by ~1 mega scale, to ~2.0mag.! We could say it's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at the comet brings us such a big big shock. I took thousands images of Comet Holmes over Octo.24, 25 and 26, by the Lulin Sky Survey 0.41-m Ritchey-Cherien telescope. I've just finished processing of 126 data points on late Octo.25, here is the result:

[[Image:Lulin-Sky-Survey/17p_071025_126.PNG|550|Click to enlarge]]

Note the varied, strong jets from the nulie of the comet, dark spots also come out from the Log/FFT proceed snapshot.

By the way, I caught it with naked eye on late Octo.26, at mag.~3.2. I'll continue mortoning on that boy to see what'll come up. Stay turn for updates.

客串一回专业天文学家

  仔细研读了说明之后,我也客串了一回在天文台里控制望远镜使用的专业天文学家!哈哈。9月28日早晨3点多爬起来,接过鹿林方面的控制权,遥控望远镜进行观测。那天晚上一共观测了8个等待确认的近地小行星和1颗新彗星。
  顺便啰嗦一句:电信的速度实在不行,晚上到鹿林的带宽只有不足100kbps,搞到我要凌晨起来才能观测!不满……

[[Image:Other/20071001q.jpg|550|我正遥控鹿林的望远镜进行近地小行星追踪工作]]

九月影集

  自从8月换了个人历史上第一部可拍照手机Nokia 3110c,我的拍照欲便得以尽情发挥。现在在路上走着便经常东瞄瞄,西瞄瞄,一看到东西便掏出手机咔嚓一按,哈哈哈真方便。因为N3110c其实还是算中低档机,拍照功能也不是很强,所以为了最优化其拍照性能,我可是进行了不少艰苦训练……

  好了闲话少说,先给各位分享一下九月份的成果吧。

[[Image:Other/20071001a.jpg|550|地铁站自拍…… 仔细看看有些什么视觉效果?]]

更多|More >

中秋节影集

[[Image:Other/20070927e.jpg|550|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更多|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