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光观测指南
编者按:本文将以“在国内观测极光”这个问题为侧重点,利用问答的形式,解释极光的概念、监测和预报等内容。有关实时极光监测报告以及短期预报,请移步至本站的极光监测与预报页面。
上次更新:2011-12-18
看极光需要哪些条件?
简单来说就三条:1、足够强的地磁活动;2、你处在一个足够高的磁纬;3、天气足够晴朗。
什么是磁纬?它和地理纬度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知道一般说的地理纬度:赤道是0度,北极是北纬90度,南极是南纬90度,等等。然而,地球的磁极和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就目前而言,地球的南磁极在加拿大北部(注意是南磁极在北极附近),北磁极也不严格在南极点上,造成的结果是极光圈并不是以地理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而是“歪着的”;某些地区的低纬度更容易看到极光。
或者我们打个比方,在某9层的公寓楼里,有个吵起驾来声音特大的大妈住在5楼,只要她一咆哮,上下各2层楼(也就是3、4、5、6、7楼)都能听到。现在假设由于某些原因她搬到了4楼,这样她影响的范围就偏离了整栋楼的中间那一块了——也就是说2、3、4、5、6楼才能听到。如果我们正好住在7楼,那尽管我们和3楼的住户距离公寓楼正中(五楼)都一样,但却可以侥幸逃过大妈的咆哮。对于极光来说,由于地球的南磁极偏向西半球一侧,加拿大和美国的某一地区比我们亚洲这边的同一纬度地区更容易“听到咆哮”——看到极光。
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磁纬如下表所示。
东北地区 | 西北地区 | 其他主要城市 | |||
地点 | 磁纬 | 地点 | 磁纬 | 地点 | 磁纬 |
哈尔滨 | 40° | 乌鲁木齐 | 39° | 北京 | 34° |
呼伦贝尔 | 43° | 兰州 | 30° | 呼和浩特 | 35° |
漠河 | 47° | 阿勒泰 | 43° | 上海 | 24° |
沈阳 | 35° | 喀纳斯湖 | 44° | 广州 | 16° |
是不是漠河一带在6月22日前后容易看到极光?我国哪些地区容易看到极光?
我在北疆和东北旅行的时候经常听到这一种匪夷所思的说法:喀纳斯地区和漠河地区在6月22日(夏至日)前后容易看到极光。这显然是不对的。如上文所说,极光活动仅和地磁活动有关,而地磁活动又和太阳活动有关;太阳当然不会关心地球上哪月哪日来产生活动(那位吵架的大妈会根据日历来发脾气吗),因此极光当然和日期没有关系。他们说的,大概是“极昼”——这和极光完全是两回事了。此外喀纳斯和漠河也看不到极昼。
就我国而言,当然是越靠北越容易看到极光。漠河确实是最容易看到极光的地区。
风力有蒲氏风级,地震有里氏震级,有没有什么指标来评价极光的强度?要达到多少级才能在国内看到极光?
这个问题问得好。极光活动强度可以通过至少三种指标来定义:Kp指数(Kp-index)、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极轨环境卫星测量到的极光活动水平(NOAA POES Auroral Activity Level)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测中心评定的地磁暴级别(Geomagnetic Storm Scale)。这三种指标相互通用,如下表所示。
极光界(磁纬) | Kp指数 | 极光活动水平 | 地磁暴级别及发生频率 | 我国可能看到极光的地区 |
68° | 0 | 1-2 | ||
66° | 2-3 | |||
64° | 1 | 4 | ||
62° | 2 | 5 | ||
60° | 3 | 6 | ||
58° | 4 | 7 | ||
56° | 5 | 8 | G1(弱)
每周期1700次/累计900日 |
|
54° | 6 | 9 | G2(中)
每周期600次/累计360日 |
|
52° | 7 | G3(强)
每周期200次/累计130日 |
漠河地区 | |
50° | 8 | 10 | G4(极强)
每周期100次/累计60日 |
磁纬约45度以北(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北疆北部) |
48° | 9 | 10+ | G5(超强)
每周期4次/累计4日 |
|
46° | 磁纬约40度以北(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部、北疆) | |||
44° | 10++ | |||
42° | 磁纬约35度以北(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北疆) | |||
40° |
注:
1、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者将各指标定义之磁纬在1度之内的条目进行了合并。若需要更高精度的换算表,可查询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有关文档,或洽编者。
2、电磁暴发生频率按每太阳活动周期(约11.2年)算。
3、“我国可能看到极光的地区”指子夜前后(亦即极光弧最靠南时)可能看到极光的地区。
4、以上资料采集自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http://www.swpc.noaa.gov/)。
或许有细心的读者注意到了,为什么“极光南界”和“可能看到极光的地区”不对应呢?这是因为极光的高度都在80公里以上,因此不必等到极光南界到达本地才能看到极光。在极光南界以南4-5度的地区也能比较容易地在北方地平线上看到极光,只是地平高度比较低些。
由于上文介绍的“偏心”效应,北美以及澳洲的人们更容易看到极光。比如说,与北京同纬度的纽约,只要在Kp指数达到7的时候,就可能看到极光,而北京在Kp指数达到9的时候也未必能看见。
此外,在地磁活动较强的时候,Kp指数有时也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因为在实际观测中的Kp指数都是指三小时平均值,但极光活动却有可能在这三小时内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有时会出现Kp指数和极光活动水平不严格对应的情况。极光活动水平是通过单次卫星过境的观测数据推导出来的,因此更可能反映瞬时的极光活动情形(在排除质量较差的观测数据之后)。
最后还要注意K指数和Kp指数不是一码事。前者是某一地点的地磁活动水平,而后者是地球总体的地磁活动水平。当然,受条件所限,实际的Kp指数是无法得到的,现在所说的Kp指数实际上是由若干个代表站点的K指数平均值估计出来的。
北京真的能看到极光吗?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2003年10月底发生了极强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使得10月29-31日前后地球上出现了大范围的强极光现象,连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磁纬约35度)都看到了极光。考虑到北京的磁纬约34度,看到极光是完全可能的。现任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曾告诉我说,当年他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在北京以北100公里左右)也观测到了极光。当然,如此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并不多见。有记载以来历史最大的地磁暴事件——1859年“超级地磁暴”,甚至让加勒比海地区(北纬约20度,磁纬约30度)的人们都看到了极光。
白天也能看到极光吗?
1859年超级地磁暴时,波士顿的极光明亮到连“凌晨1点都可以借助极光看报纸”。2003年10月底的地磁暴,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磁纬约40度)的人们可以在日落时清楚地看到极光。
极光能预报吗?
大规模的极光活动与日冕物质抛射是相关的,一般日冕物质抛射会首先被卫星观察到,而抛射物一般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因此当然可以预报。您可以关注本站的极光监测与预报页面,这一页面综合了各处的观测及预报信息;或者直接查询空间天气预测中心以及极轨环境卫星项目主页。
根据你的对照表,如果我在Kp指数大于7的时候去漠河,是不是就一定能看到极光?
注意那一对照表的先决条件是“子夜时”亦即极光弧最靠南时的情形;这是指极光弧在不同地方轻微的南北摆动的现象(可以想象成太阳往地球这边吹气,所以背对太阳的那边,极光弧会略往南一些)。而且,现有的科学水平可以让我们知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会发生地磁暴,但仍然地磁暴到达某一级别的精确时间以及持续时长仍然是预报难题。如果你去到漠河的时候极光活动已经回落,或者不在子夜前后观察,那便不一定能看到极光。总之,“追极光”一定程度上要靠运气。
如果出国观测极光,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毫无疑问,通过到磁纬较高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看到极光的概率。然而,磁纬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和大部分人直觉相反,磁极附近反而看不到极光,这是因为极光总是在一定磁纬(大约67度)以下才能发展得较明显;磁纬67度以上地区虽然也有极光,但其亮度较低,也就不易被肉眼觉察到。因此,可以说,磁纬60-65度的地方,极光最为常见。这样的地方包括:阿拉斯加中北部以及邻近的加拿大本土北部、格陵兰岛南部、冰岛以及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
下面列出欧洲、北美洲和南半球高磁纬地区几座主要城市的磁纬。
欧洲 | 美洲 | 南半球 | |||
地点 | 磁纬 | 地点 | 磁纬 | 地点 | 磁纬 |
斯德哥尔摩 | 55° | 温哥华 | 54° | 悉尼 | 44° |
雷克雅未克 | 64° | 费尔班克斯 | 64° | 惠灵顿 | 48° |
莫斯科 | 52° | 芝加哥 | 52° | 开普敦 | 42° |
哥本哈根 | 52° | 多伦多 | 54° |
然而,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 极光与日全食和流星暴雨并称最壮观的三大天文奇观,但我有不少朋友对极光印象一般,这原因很简单:他们看到的是比较“正常”的极光,十分安静,基本没什么变化。对于低磁纬的人来说,能“看到”极光就已经很新鲜了;然而对于磁纬60-65度这一带地方而言,极光是只要天气晴朗和足够黑暗就可见的,“看到”极光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能让这里的观测者变得兴奋的,是强地磁活动时出现的变幻多端的极光。然而,要看到这样的极光很大程度上就要靠运气了。
最后一点,到高磁纬地区欣赏极光应该尽量选择秋冬季节前往。这倒不是因为极光出现频率的问题,而是因为高磁纬地区夏季的极昼现象会影响对极光的观察,毕竟大多数极光还没有明亮到在大白天也能看到的程度。
有什么比较好的网站可供参考?
上面其实已经列出了几个最常用的网站,我在这里再整理一下吧。
-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气象预测中心:http://www.swpc.noaa.gov/
- 空间气象预测中心的极光观测指南:http://www.swpc.noaa.gov/Aurora/index.html
- 极轨环境卫星极光监测项目主页:http://www.swpc.noaa.gov/pmap/index.html
- 西北研究所空间天气业务:http://www.nwra.com/spawx/spawx.html
-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警级别说明:http://www.swpc.noaa.gov/NOAAscales/
- 磁纬的定义:http://www.nwra.com/ionoscint/maps/maplats.html
- 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学会极光预报:http://www.gi.alaska.edu/AuroraForecast
- 萨斯科切温大学全天摄像头实时影像:http://aurora.usask.ca/
- 黄刀镇全天摄像头实时影像:http://www.asc-csa.gc.ca/eng/astronomy/auroramax/connect.asp
- 本站的“极光监测与预报”页面(综合了以上各网站的有益资讯):http://y234.cn/?page_id=5019
夏季暴雨生存指南——暴雨从何而来?
约10月前 about 10 months ago - 14条评论 14 comments
北京灾难性的暴雨牵动了许多网友的心。虽然天灾属于自然界的强大的不可抗力,但通过良好的应对措施,我们还是可以尽量降低损失的。暴雨之后,从特大降水的疏导应对到城市灾害的危机处理,已经有许多大牛侃侃而谈,因此在本文中,我想谈一下作为大城市里的个体,了解一下暴雨从何而来,并尽可能地避免直接与暴雨面对面。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在城市的排水设计和灾害应对机制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的情况下,通过了解暴雨的“活动习性”,我们还是可以尽量避免自己在错误的时段出现在错误的地点的。 背景知识:降雨量怎么算? 首先,我们必须得介绍一点背景知识:降雨量是怎么定义的?你还别说,这恐怕还真必要,有朋友竟然认为“降雨量100毫米”等于“路面平均积水10厘米”——让我哭笑不得。 用最简单的说法,降水量等于一平方米的面积上的积水深度,比如说降雨量100毫米,等于一平方米的面积上积了10厘米深的水。不过这有一个问题:不提时间尺度的降水量,都是耍流氓,因为没人知道你说的这“多少毫米”是多长时间内下的。对于北京的夏天,一个月下100毫米其实是偏少了,但一天下100毫米则已经达到大暴雨的级别。其他常用的降雨量,主要还有“日雨量”、“24小时雨量”和“年雨量”。为了让大家对“暴雨”有个概念,简单的说,每小时10毫米的雨已经算有点大了。 特大暴雨:南方的专利? 在尚不知北京暴雨伤亡可观(就一场暴雨来说)、损失惨重的时候,我发现微博上有一种想法:北京这雨拿到南方沿海并不算大,南方的朋友大可以“笑而不语”。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比较数字: 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过程24小时雨量极值——460毫米 [出处] 1963年8月8日北京暴雨过程24小时雨量极值——464毫米 [出处] 广州24小时雨量极值——319.8毫米(2011年10月13-14日) [出处] 海口24小时雨量极值——333.6毫米(2011年10月4-5日) [出处] 香港日雨量极值——534.1毫米(1926年7月19日) [出处] 中国大陆日雨量极值——1054.7毫米(1975年8月7日,河南省方城县) [出处] 全球24小时雨量极值——1825毫米(1966年1月7-8日,法属留尼汪岛) [出处] “暴雨”的阈值——16毫米/小时或50毫米/24小时 [出处]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北京的最强降雨记录竟然高过南方几座城市的记录。然而,北京的年平均降雨量却仅为广州、海口和香港的1/3到1/4左右(这三座城市的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736.1毫米、1652.1毫米及2398.4毫米,北京仅571.8毫米)。而且,考虑到南方大多数城市都沿海、沿河而建,但北京却是一座不靠任何大型河流的内陆城市,这个区别就好像在卫生间里打翻一盆水和在客厅里打翻一盆水一样,前者还好办一些,后者就有得折腾了。所以,南方地区许多城市在短时降雨强度上,以及由此造成的排水难度上,都是不能和北京以及其他北方内陆城市相比的。 为什么北方的夏季暴雨更暴烈? 看了以上的数据,或许你会说:好像有bug哦。北方不是一般比较干燥嘛,为什么“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呢,风头居然能远超对暴雨习以为常的江南。 我们都知道杨贵妃同学喜欢吃荔枝,可当年没有什么温室大棚技术,所以只能从南方用特快专递的方式运到长安供她享用。假如当时的人们掌握现代温室技术的话,就可以“就地取材”,大量供应,杨同学也就可以吃个够了。 说到夏季暴雨,道理也是有点相似的。地面上的水汽远比高空中多,但一般情况下很难让这些水汽一同升到天空中去成云致雨,所以南方夏季最典型的暴雨来源就是——扮演“邮差”的台风,千里迢迢地把水汽从大洋上带过来(当然实际上是一边下一边“吃”);北方很少有台风,但却有另外一样威力更大的武器:冷空气。一般情况下,暖空气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地面的。但如果拥有“开挂技术”的冷空气杀过来的话,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冷空气的入侵会把暖空气“抬”到高空。空气可以吸收水的量是和温度成正比的,这些暖空气本身就相对“潮湿”,被这么一抬升降温,水就全给“挤”出来了。更糟糕的是,冷空气的影响范围一般大大超过一个台风的影响范围,所以大面积的翻云覆雨的天气自然也就来了。 这就是夏天北方暴雨的原因。这样的冷暖空气遭遇战并不是每次都会带来非常糟糕的天气,但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出现。强冷空气直接进攻炎热已久的地区,后果肯定比较严重(比如这次北京的暴雨);又比如冷空气在前进的过程中,由于气流的方向与暖空气中气流的方向成一较大的交角,而且冷暖空气之间并不是垂直的一堵“墙”,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倾斜的面,因此这种复杂的环境会成为微小漩涡的温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漩涡只能短暂存在;但在少数情况下,在气流极其强劲的地方,漩涡可以发展成一个极其强烈的微型气旋——于是龙卷就这样形成了。美国中部大平原由于地势过于平坦,小漩涡们不容易因摩擦力而消亡,因此是龙卷的重灾区;我国由于地势比较复杂多样,所以龙卷相比较来说还不至于会成为一个非常令人担心的问题。 或许你会想:如果冷空气直接遇到了台风,情况会如何呢?这就是1975年8月在河南发生的特大暴雨的情况:超强台风“尼娜”一路杀入河南省,遇到了北方来的强冷空气,直接卡在原地不动了,使得许多地方一天之内的降雨量就相当甚至超过一年的雨量,直接导致了气象史和水文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夏季暴雨生存指南 好了,在啰嗦完一大串背景知识之后,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最实用的内容了:怎样才能尽可能有效地避开暴雨呢? 首先介绍的方法肯定也是最“懒”的办法:乖乖把你当地的气象部门的网页加入收藏夹吧!一般来说除了“领导风采”之外,还是有一些会随时更新的东西的。在平时,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欢的气象网站——从天气在线到QQ天气之类的——关注天气。但一旦你发现“局部有暴雨”之类的字眼时,那几天请勤快地为气象部门增加访问量吧!而且即使做梦也要记得以下这么两种符号(注:不同地区符号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基本大同小异): 不知道说明文字里“6小时之内XX毫米”或者“XX级”是什么概念?别着急,气象局之所以用这些字眼是为了确保语文成绩再差的人也知道这些文字来自于气象局。不涉及任何技术用语地说,如果你看到那下雨的符号——不管它是黄的还是别的什么色的——那你还是能回家尽快回家吧。如果看到那个带着哈利波特头上那道疤的符号——也不管是什么色的,赶紧考虑找一个安全地方暂避。雷雨大风往往是和强降雨一块出现的,所以如果你不躲的话,恐怕就不是单纯成为落汤鸡那么简单了。 当然紧接着我必须补上一些技术解释:一般来说,蓝色信号都是某种“提前警告”,表明虽然天空中风平浪静,但危险可能就在转角。黄、橙、红色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的时候发出,旨在警告恶劣天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而且有许多地方会没有蓝色信号(比如广东就没有蓝色暴雨预警信号)。总之,若你看到蓝色信号,就最好考虑一下改变行动计划,即使外面晴空万里。如果你正好在上班或者不能马上回家,应该密切关注天空的状况以及信号级别,如果发现信号进一步升级,那最好考虑在安全的室内做长期打算。 这些预警信号正是设计给那些分不清淡积云和浓积云的人们的,而且在许多时候准确度还是可以的,比如北京这场暴雨,气象部门早在上午就发布了有关的预警信号。所以,在看到各色信号高挂的时候,还是暂时收起调戏气象学家的段子,认真考虑一下吧。谁也不想暴雨天堵在路上或者成为一只标准的落汤鸡的。 气象部门的预警信号是面对一个地区来发布的,只具备最基本的指示功能。如果你需要精确地评估自己所在地的天气情况,那最可靠的手段就是天气雷达。一般来说,恶劣天气系统移动的速度不会超过每小时几十公里,而雷达的探测范围可达300公里左右,时间频率一般也在10分钟上下。所以,如果你能熟练地判读雷达资料,那可以比较精确地判定恶劣天气到达某一个地方的时间,以及可能持续多久。这其实并不难!因为它们其实就是动态的地图而已,你可以方便地在国家气象中心的雷达数据汇总或是中国天气网的天气雷达页面找到你所在地附近雷达的实时资料(除非你住的地方比较偏远)。当然,也可以参考一下我在去年北京6·23暴雨之后写的入门文章。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的“指南”也已经差不多了。说到底其实就是各位要经常关心天气,尤其是经常关心那些坐在雷达盖子下面天天苦逼刷雷达图的人是不是要“挂号令牌”,并能够杜绝“碰运气”的心理,想好各种“号令牌”下的行动步骤,并严格执行之。如今的技术还是可以让我们提前几个小时比较靠谱地摸到暴雨蛛丝马迹,要是不享受一下这个好处就实在浪费了。各位下一次看到各色牌牌,可不要再当耳边风了,或许你可能会给自己省下很多麻烦。 原文于7月22日发表在果壳网,有较大改动。
极光预报:3月13日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8条评论 8 comments
根据卫星数据,原本预报在北京时间(下同)11日下午抵达地球的M6级耀斑的日冕抛射物质,直到刚刚才抵达地球,极光界也随之扩展到磁纬60度左右,是否会带来更强的极光现象仍有待观察。但空间天气预警中心(SWPC)在12日清晨发布的预报中认为,这股日冕物质将在未来12小时内给高纬度地区带来G2级地磁暴。预报同时认为,随后的M8级耀斑的日冕抛射物质,速度将比预期慢。与早先数值模式预报相比,抵达地球的时间将晚12-24小时。这使得出现强地磁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预计地磁暴最大强度为G2级,出现时间大致对应我国白天。按此预报,漠河地区在13日凌晨及13/14日夜间可见极光的概率约为5%。 此外根据spaceweather.com的消息,9日夜间有新西兰观测者在惠灵顿拍摄到极光(图片链接)。由于惠灵顿的磁纬和漠河的磁纬几乎一致(前者48度,后者47度),经度也相对较为接近,因此当晚漠河以及邻近地区应该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极光现象。 [续] 过去6小时内,M6级耀斑的日冕物质使得地球磁场出现轻微扰动,但并未有地磁暴出现。空间天气预警中心(SWPC)在12日11:28发出的快报指出,这可能是日冕物质偏离地球导致的。SWPC同时指出,M8级耀斑的日冕物质将在13日凌晨到中午扫过地球,相关联的地磁暴最强可能达到G2到G3级。按这一预报估计,漠河地区在13日凌晨仍然有可能观测到零星的极光活动。 [续] 空间天气预警中心(SWPC)在13日7:25发出的快报认为M8级耀斑关联的日冕物质将给地球带来持续时间较长的地磁暴,未来24小时内将有持续较长时间的G2到G3级地磁暴,强地磁活动预计将于北京时间午后开始。按照这一预报,最佳观测区域为北美、东亚及纽澳。预计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13/14日夜间观察到极光的概率在15-25%左右。地磁暴短时爆发时,极光带可能随之扩张3-5度,因此追极光的同好可要时刻做好准备了。
极光预报:3月11-13日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10条评论 10 comments
太阳表面第1429活动区在3月11日1:45(北京时间,下同)又产生了一个M8.4级耀斑。虽然第1429区已经逐渐偏离地球,但数值模式显示该耀斑抛射的日冕物质仍然将直接扫过地球,预计抵达时间大约为3月13日凌晨,且预报抵达地球强度将比前几日X5.4级以及M6.6级耀斑的抛射物质更强。比照去年9月底G4级地磁暴的数值模拟结果,这次地磁暴水平可能达到G4到G5级。按这一预报,国内看到极光的概率相当大,但更详细的预报有待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M6.6级耀斑相关的日冕物质预计在北京时间今天下午抵达地球,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维持G3级地磁暴的预报。
极光预报:3月11日;新的克鲁兹族大彗星?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1条评论 1 comment
太阳表面第1429号区域在3月9日11:53(北京时间,下同)又产生了一个M6级耀斑。由于目前该区域已经几乎正朝地球,与这个耀斑相关的日冕抛射物质将有很大概率直接扫过地球。北京时间8/9日夜,地磁暴水平一直维持在G3级,但极光活动相对不大明显,美加边境及新西兰均有目击报告。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在3月10日9:27发布的快报认为,M6级耀斑的日冕物质将在北京时间11日下午到晚间抵达地球,并预计它将带来G3级别的地磁暴。按照这一预测,我国仍然处在较好的观测位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北部有可能在北方地平线上看到极光现象。具体预报如下: 北纬50度以北 - 大兴安岭地区、呼伦贝尔北部:可在11/12日子夜前后向北方地平线附近观察,有可能看到升离地平线达10-20度左右的极光,出现概率约20%。 预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测数据的增加可能发生变动。此外,空间天气预警中心认为第1429号区域未来24小时内产生X级耀斑的概率为40%。由于目前该区域仍然几乎正朝地球,任何X级耀斑均有可能引发显著的地磁暴。 另据消息,彗星猎手Vladmir Bezugly在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远端相机获得的影像中注意到一个缓慢移动的暗点,它正好在克鲁兹族掠日彗星的轨道上,目前到太阳的角距约为20度。考虑到该相机的极限星等约为10-11等,如果这个目标是真实的,那它和去年12月名声大噪的Lovejoy彗星(同为克鲁兹族)同一阶段的亮度相若。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对这个目标的潜力感到兴奋,但目前它处在一个地面观测者相当难观测到的角度,因此其真实性还要等待进一步观测数据的出炉。
极光预报:3月8日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4条评论 4 comments
太阳表面第1429号区域继3月4日炸出一个X1.1级耀斑之后,3月7日又炸出一个X5.4级耀斑。由于该区域比前几天更为朝向地球,而X1.1级耀斑的日冕物质已经在世界时7日上午抵达地球(北美西部的观测者已经观察到极光活动),可以乐观地预计3月7日的日冕物质有更高概率激发更强的地磁活动。 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在3月7日23:18(北京时间,下同)发布的快报认为,这道日冕物质将在北京时间8日下午到晚间抵达地球,并预计它将带来G2到G3级别的地磁暴。按照这一预测,我国处在较好的观测位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北部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极北部将有可能在北方地平线上看到极光现象。具体预报如下: 北纬50度以北 - 大兴安岭地区、呼伦贝尔北部:可在8/9日子夜向北方地平线附近观察,有可能看到升离地平线达10-20度左右的极光,出现概率约25%。 漠河地区约有10%的概率处在极光区直接覆盖下(极光直接通过天顶)。 北纬47度至北纬50度 - 黑河、呼伦贝尔南部、北疆北部:可在8/9日子夜向北方地平线附近观察,有可能看到升离地平线达10-20度左右的极光,出现概率约10%。 预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测数据的增加可能发生变动。
10月24日伦敦的极光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3条评论 3 comments
东部夏令时10月24日14时左右(世界时24日18时,北京时间25日2时),一道日冕物质掠过地球,产生了一股猛烈的地磁暴。根据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报告,平均Kp指数最高达到7,属于三级地磁暴。这股地磁暴使得北美洲多数地区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最强的极光现象,美国有超过三十个州有极光目击报告,其中包括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北卡罗琳娜州和亚拉巴马州等地。 我所在的伦敦恰好处在强极光带的南边缘。收到地磁暴警告的时候,我正准备回住处,伦敦经过多日的阴雨,恰好在这天下午放晴了。20时左右,我在住处附近下车之后我就注意到北方天空有模糊的光团,以至于北斗星勺口都较难看见。到房间里拿起相机跑到阳台上,在取景器里就看到光团呈现浅绿色,短时间曝光之后即可见浅绿色的光团漂浮在北方低空。果然是极光!赶紧出门寻找较暗的地方观察,无奈住的地方太繁华了,找到一个灯光稍微少点的地方,肉眼也可以觉察到北方淡淡的绿光。用相机向更高的地方拍摄,才发现几乎满天都是极光,只是天顶附近的浅粉色及红色极光,太过暗淡,肉眼不易辨别;但在21-22时前后极光极盛的时候,可以明显注意到星空明显暗了下来,好像有一层薄薄的云一样。22时左右极光衰退,遍布全天的极光也拍不到了,但北方低空直到0点左右仍然有一小抹绿色极光。 根据SpaceWeather.com汇集的观测资料,美国本土和加拿大几乎全境都能看到极光,但美国的观测者看到的大多是离地面300-500公里的红色极光。更为明亮的绿色极光带则正好通过五大湖上空。随着第24轮太阳活动周期在2012-2013年达到极盛,这里看到极光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极光预报:8月6日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尚无评论 No comments
前天M9.3级耀斑所抛射的日冕物质在6日清晨2时左右(北京时间,下同)抵达地球,并引发强地磁暴。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NOAA/SWPC)分别在3时38分和5时46分发布G2级和G3级地磁暴预警,并估计2-5时的平均Kp指数高达8,对应G4级地磁暴。同时,较低纬度的德国、荷兰和苏格兰等地均有极光目击报告,其中纬度最低的观测者位于Den Helder(北纬54度,磁纬50度),报告极光从北方地平线上延伸到接近30度仰角。目前,强地磁暴仍在持续。NOAA/SWPC预计G2级及以上的地磁暴将至少持续到6日14时;对于高纬度地区,预计显著的地磁活动将持续到7日清晨。 由于地磁暴开始时我国高纬度地区已经基本天亮,暂时没有见到我国境内观测者的目击报告。NOAA/SWPC预计强地磁暴持续到7日的概率介于5%-15%之间。预计漠河地区在6日晚间仍有5%-10%的概率能在北方地平线上看到极光。
极光预报:8月5日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1条评论 1 comment
第1261号活跃区在昨天上午11时57分(北京时间,下同)产生了一个M9.3级耀斑及相关的日冕物质抛射(CME),预计这道CME将追上太阳早些时候抛射的另一道CME,从而组成一道大CME冲向地球。这有可能成为本个太阳活动周期内第一次大规模的地磁活动事件。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下属的空间天气预警中心(NOAA/SWPC)在今晨0时58分发布的快报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发生G3级地磁暴;晨6时整的日报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出现强地磁暴的概率高达50%-55%。 根据预报,抛射物将在今晚21时55分前后7小时内掠过地球。这一时间适合远东、东亚、澳洲以及新西兰的观测者观测。按照这一估计,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北部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格尔盆地以北将有可能在北方地平线上看到极光现象。具体预报如下: 北纬50度以北 - 大兴安岭地区、呼伦贝尔北部:可在5/6日子夜向北方地平线附近观察,有可能看到升离地平线达15-30度左右的红色辉光,出现概率约50%。 漠河地区有约25%的概率处在极光区直接覆盖下(极光直接通过天顶)。 北纬47度至北纬50度 - 黑河、呼伦贝尔南部、北疆北部:可在5/6日子夜向北方地平线附近观察,有可能看到升离地平线达10-20度左右的红色辉光,出现概率约25%。 北纬43度至北纬47度 - 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北疆大部:可在5/6日子夜向北方地平线附近观察,有可能看到升离地平线达10度左右的红色辉光,出现概率约5%。 预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测数据的增加可能发生变动。请各位关注本站的实时监控页面及关注新浪微博 @小龙哈勃 ,我会尽量在第一时间更新有关信息。
极光预报:6月24日[第二报]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尚无评论 No comments
最新分析显示,21日的日冕物质抛射较原先估计的柔和些。根据空间天气预警中心今天上午9时35分(北京时间,下同)的预报,预计相关的日冕物质将在24日15时左右抵达地球,较原来的估计推迟7小时。预计未来24-48小时内,中高纬度地区发生强地磁暴的概率仍维持在20%-30%,但目前来看地磁暴最有可能达到G1级,局部地区可能达到G2级。根据这一预报时刻,澳洲塔斯玛尼亚岛以及新西兰南岛南部处在最佳观测区域内。如果极光持续时间足够长且强度高于预期的话,我国漠河地区也有可能看到极光,但目前来看这一概率约为10%。 预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测数据的增加可能发生变动。请各位关注本站的实时监控页面及关注新浪微博 @小龙哈勃 ,我会尽量在第一时间更新有关信息。
极光预报:6月24日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 尚无评论 No comments
黑子第1236号在昨天上午11时26分(北京时间,下同)产生了一个C7级耀斑及相关的日冕物质抛射。因为这个黑子目前几乎正对地球,这次日冕物质抛射不太可能像月初M2级耀斑那样“爽约”,空间天气预警中心(SWPC)的预报员预计未来48-72小时内出现强地磁暴的概率达20%-30%。根据SWPC今晨发布的逐三小时预报,抛射物将在6月24日8时至25日2时左右掠过地球,这一时间适合西欧、北美、东亚以及大洋洲的观测者观测。按照这一估计,我国漠河地区在24/25日出现极光的概率约为20%,其中极光覆盖全天的概率约为5%。 预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测数据的增加可能发生变动。请各位关注本站的实时监控页面及关注新浪微博 @小龙哈勃 ,我会尽量在第一时间更新有关信息。
约2年前 about 2 years ago
受教了~~谢谢!不过西南还真是个杯具的地区
约2年前 about 2 years ago
南方当然很难看到极光~ 去北方吧!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仔细阅读了,受益匪浅。
最棒的一点就是完全中国化了,并且一贯的采用了“傻瓜型”比喻,很有费曼的风格,大赞。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谢谢~ 其实是我根据不同资源采写而不是直接翻译的,所以比较容易中国化~ 嗯,我会继续坚持这种写作风格的~
约1年前 about 1 year ago
南磁极什么时候移到西伯利亚呢,呵呵
那时候咱们就大饱眼福了
约8月前 about 8 months ago
今年冬天想去漠河不知能不能看到极光,想问大概那个时段去比较好?谢谢
约7月前 about 7 months ago
啥时侯去概率上都差不多,这是比较需要运气的事……
约7月前 about 7 months ago
元旦去碰碰运气,保佑我吧
约3月前 about 3 months ago
人生两大愿望:1跳伞,2看一次极光。
准备今年暑假去北欧或者其他一些地区旅游一次,希望能看到极光。那么我最好该在那时选择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好一点呢?
约3月前 about 3 months ago
看人品…… 不过暑假的时候白昼时间长,对看极光不是非常好。一定要看极光的话,不是冰岛就是育空或者阿拉斯加了,或者北欧北部,这些地方只要天气好就天天可见,只是是否壮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