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场就看见全球性妇女战胜暴力运动的宣传。心里总是有一点淡淡的奇怪,这些如此“严肃”的话题,不是应该“他们”去搞的吗?总觉得自己依然停留在中学时代,“严肃的”、“高远的”话题,都应该是“大人们”(这是很久不用、但现实存在的一个词语)、“社会活动家们”去干的。到了大学,总有点不适应,不习惯,就是以前总会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待,但当这一天又很大很大的接近了的时候,又觉得不大适应似的。为何中大会似乎如此高调地运作这件事?在宿舍又拿到了相关传单,才有些明白了。大体是讲中大近年来某件残忍的凶杀案,涉及性别暴力,具体内容六个点了;而竟然有同学对凶手表示好感。于是这成了一件非常严肃的问题。
  在这里我先撇开正题谈谈我个人对这件事情的想法。难道在这等环境下,有什么还要重于生命的么?为什么要那么残忍的把一个女生给杀掉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象征着知礼节通智慧的高等学府?而且居然有人会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甚至支持?更奇怪的是这种想法也出现在一个象征着知理解通智慧的高等学府?尽管我的想法早也是别人想过千百遍的,自然也是大众舆论所指向的,然而一想到如此便有脊梁骨发凉的感觉。社会是复杂的,对这样的校园大型活动也就有点理解了。
  事实上,我觉得社会的复杂及期望正以某种形式展现。一方面是某种你很不可接受的东西,以前总会有大人们作一个防火墙,他们会过滤掉那些并不那么让人高兴的东西,或者是让你觉得那些东西距离你还有若干里路,“并不和你面对面”,然而那些很不可接受的东西现在就和你直面了;另一方面是社会把“他们”、“大人们”的头衔安置在了你们头上。“大学生”等同于“大人”,这个说法不仅仅是父母老师的说教了,“小”和“大”根本就是两码事。“大人”们干的事情自然就不仅仅是工作、操心,要说是承担某种“责任”似乎也不完全对。我想了想,撇开空洞的说教,或许可以这样表述:社会期望你能干某事了,这可以是你欢天喜地甚至乐不可支的,比如拍拖,随意逛街,等等;但也可能是“我不上谁上”这种类型的,尽管你知道这种东西并不讨人喜欢或者说让人厌恶(比方,谁想和向女生挥刀以及支持向女生挥刀的人打交道?),然而某种义愤填膺的感觉让你觉得除了一吐口舌之快以外,还必须有所行动的。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吹完水之后就抛出一句“‘他们’的事”了事了,这个特权(特别在面对令人不悦的场合时)让人尤为伤心;最后一种就是他们可以把他们的价值观放到你们头上,因为他们认定你们“已经属于和他们相近的品种”了。我们那位道貌岸然的语文老师便在上另外一个院的课上放了一部情色片(注意,不是色情片。两者相差甚远),而且面不改色的放了2个小时。诚然,那部片是在严格考证历史的情况下制作的,可在我们现在这种情况的,又有多少人能够一样面不改色的把它看完呢?(顺便插一句,明天我们可能也得面临同样的选择)
  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不喜欢“那边”的情况,从而用忧伤怀旧的笔墨谈到对童年时代的怀念,然而终究还是会不情不愿到最后习惯地接受之。我想,我还是乐意成为少数派,就好比每一个科学事实都未必是你非常乐意接受的(科学家们当初为了摆脱“以太”的美好梦想伤了不少脑筋,而爱因斯坦也出于类似的某种感情拒绝接受量子论),不过反正都要那样,倒不如学习古人一句经典的话:“既来之,则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