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年前 about 2 years ago - 4条评论 4 comments
大家注意:这是“印封”之旅有奖活动参与手札的最后一篇,获奖者名单将不日公布哈!
约2年前 about 2 years ago - 2条评论 2 comments
近几日,一轮强烈的寒潮又席卷东部地区,降雪线一直向南推进到广东省境内。不过,广州仍然只是下了一整天淅淅沥沥的小雨。尽管天气很适合成为初次见面寒暄的首要话题,但人们比较少讨论降水、降雪这类专业问题。不过在冬天的广州,“雪”的话题总是比较热门的。今天一早,就有位热心读者向《南方都市报》爆料称自己在五羊新城附近看到了下雪,一时间街坊们议论纷纷。 对广州下雪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持否定的看法,甚至我前几天在微博上说“过几天可能降到1摄氏度”,也有部分朋友觉得“不太可能”。虽然我并不是没见过雪,但对“广州下雪”这个议题,却持久地抱着浓厚的兴趣,就好像讨论起某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一般,虽然耳熟能详,但还是乐此不疲。趁着“我们又无限接近下雪”这一波狂潮,我也就斗胆写一篇略偏技术的小文,谈谈广州下雪的问题。 乍看上去,“广州下雪”似乎和“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一样,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过史书上并不乏此类记载。根据杨宝霖所撰《广州地区下雪考略》一文,近千年来广州地区并不乏降雪记录,甚至直到19世纪末,广州几乎每几年就能下一次雪,其中1893年1月广州连日大雪,平地积雪接近10厘米。东莞诗人何鲲曾诗云“……乙未腊月廿一夜,打窗淅沥随风下,千门万户敞凌晨,青年皓首群相讶。初疑罗浮春已催,千树万树梅花开,又疑五月木棉熟,南海庙前飞雪来。子夜飘摇日中止,鸳瓦平沟屐没齿。儿童戏弄范以模,手掬瑶璠仙门里。人尽冰衔在玉堂,蛎墙龙户生辉光,沉香浦冻珠成海,白云山拥玉为冈……”描绘了广州下雪时的景色,让人颇为神往。 不过在20世纪以后,全球开始进入一个明显的暖期,类似的记载也大幅减少。根据《广州气候概况》一书介绍,二战以后广州站仅在1967年12月29日有过降雪报告。然而,鉴于气象站观察范围毕竟有限,可能会有局部降雪的情况被漏掉。最近十年来,网络上有过报道的广州局部降雪现象主要有2003年1月6日及2005年3月13日两次,其中被广泛报告的是2003年1月6日的降雪事件,根据《新快报》报道,目击者甚至有一名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根据我通过当时的地面及探空资料考证,2003年1月6日广州市区局部降雪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2005年3月13日则不太可信。 大家都知道雪是0摄氏度以下的固态降水,但降雪则不一定要在0摄氏度以下才能发生。比如说12月15日杭州大雪,地面温度为2-3摄氏度,但探空资料显示100米以上高度的气温都在0摄氏度以下,雪来不及融化就已经到达地面,因此可以观察到降雪。 不过对于南岭以南的地区来说,情况就略微复杂一些。以广州为例,首先冬天地面温度降到4摄氏度以下的情形一般都是大晴天带来的辐射降温所造成,就好像不盖被子会冷得更快一样;很少会出现“盖被子”的同时温度又很低的情形;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冷空气来临的时候,低空一般都会有个逆温层,这是由于较重的冷空气将较轻的暖空气抬起而形成的,和水能把锅底的油顶起来一个道理。这一层的温度甚至比地面还要高,因此雪到这一层的时候一般就已经融化了,当然看不到降雪。一个极好的例子是2008年冰灾时期,低空逆温层的温度甚至比地面还要高5-10摄氏度。如果这时候近地面的温度要低于0摄氏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会造成什么有趣的效果:高空纷扬的雪花在逆温层里全部融化,变成了雨,之后它们来到了近地面的低温层,但低温层并不够“深厚”,因此它们无法重新变成雪,结果就会形成很恼人的——冻雨,它们如同鼻涕虫一样黏到任何物体以后立即化成了冰——从电线到庄稼——这才是让2008年冰灾成“灾”的罪魁祸首。所以北方的朋友不必为南方朋友的狼狈而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暖空气在北方势单力薄,很难形成足够强大的逆温层而造成冻雨的出现。 现在再回到我们的问题:什么情况下广州会下雪。我们已经注意到,广州市区冬季的地面气温在过去60年中从未低于0摄氏度(最低记录在1999年12月23日创下,恰好为0摄氏度),而且冬季的降雨基本上常常伴随着低空逆温层出现。不过这并不表示广州下雪的概率微乎其微。恰恰相反,我们不妨比较一下2003年1月6日20时和2010年12月16日8时(撰稿当日)时广州平远站的探空资料。首先我要提醒一下,各位要把前者的探空曲线向左平移一些,因为当天的最低气温是在中午创下的,飞雪也是在中午被观察到的,而中午并没有探空资料。我们会注意到,在925百帕亦即700米高度附近,在逆温层的下方,有一处区域是小于0摄氏度的。当天的水汽非常充足(左边那条表示露点的蓝色曲线几乎与右边那条表示气温的红色曲线重合),因此不排除某些“运气较好”的雨滴在这里变成了雪花,而在地面被观察到。由于当天的飞雪报告数量众多而且有些来自于专业人士,我们可以断定下雪事件是比较可信的。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2010年12月16日8时的探空资料,可以注意到在950到850百帕亦即500-1500米高度的气温都小于0摄氏度,所以说降雪条件优于2003年1月6日,遗憾的是这天水汽供应不够充足,因此甚至连雨都没有下几滴。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比较一下2010年12月15日湖南省郴州市由雨转雪的过程以及它和近地面气温及水汽的对应关系(资料未给出),当天郴州在2摄氏度左右时便已经开始下雪。 雪在北方稀松平常,但在广州追雪,却是件刺激而又有趣的事情:我们既可以悠然自得地等待那一份惊喜,也可以选择主动出击,通过各种各样的征候来揣测大自然的下一步棋。2003年1月6日的飞雪让许多人兴奋不已,下一次的降雪却也总是在触手可及和遥遥无期之间转悠着——尽管广州多年都没有下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科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很好玩的,不是吗?
约3年前 about 3 years ago - 7条评论 7 comments
约3年前 about 3 years ago - 6条评论 6 comments
约3年前 about 3 years ago - 1条评论 1 comment
3、4月因故未发,改日补上。均用小灰(Nokia N79)拍摄。
约4年前 about 4 years ago - 2条评论 2 comments
第9次来北京,主要目的当然是听世界第一乐团维也纳爱乐的访华演出,除此以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天文馆各作了一次讲座,除此以外还穿插了半夜赴八达岭观星以及逛北京城的新奇体验,这里就结合照片简单流水账一下吧。 住在故宫边上的北平国际青年旅舍,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周围也都是很有京味的胡同,好地方。就是走到地铁站远了点,从天安门东走到旅舍要大约15分钟。 傍晚本来打算去北大吃完饭正好讲座。可惜我再次低估了北京城的大小(另外,点名批评世界第一恶心地铁换乘:北京地铁2号线和13号线西直门站换乘),饭没吃成,讲座倒迟到了将近20分钟,很抱歉地劳烦听众们等候了。讲座反响热烈,不过也有大牛觉得讲得太浅了,真是众口难调啊。不过毕竟是科普讲座,自然不能讲得太深。 夜里有月掩鹿林彗星,凌晨一点钟朱进开车带我上八达岭外的某个小村去观测。凌晨一点上长城,也够有趣的,反正以朱进的飙车技术,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地气温约为零下5摄氏度,茸帽和围巾悉数上阵才勉强抵挡得住,然后我帮朱进架好设备。不过山区夜间有雾,因此并没有看到彗星,倒是拿着3G上网卡四处上网,很好玩。凌晨5点钟回到旅舍,赶紧睡觉。 第二天,3月8日,11点半搭朱进的车上天文馆,在天文馆餐馆的包间吃了顿丰盛的午饭,席间见到了鼎鼎大名的郑宜婷师妹。郑送给我一个全金属的机模作为见面礼,做工极为精致,实乃妙人一位。可惜她晚上还有事,而我饭后要准备讲座,所以没怎么聊。我仅用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准备了下午的讲座,也创了记录。讲座反响也不错,不过因为我对听众素质没底,所以好像讲得忒浅了一些。朱进随后把我带到办公楼会见天文馆的大牛们,并建议我以后来北京就来作讲座。讲座结束以后又见到了从天津风尘仆仆赶来的赵文琦同学,她也低估了北京的大小,结果没及时赶上讲座,于是我们到前门吃了顿过桥米线,我顺带给她开了专场讲座,之后把她送到南站。北京南站实在是个坑人的地方,从北京南站公交站到真正的北京南站居然还要坐3站路,而且居然还要收费!如此新鲜的火车站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估计老外来了会摸不着头脑吧。 本来想直接回旅舍睡觉的,却突然由于一些奇怪的原因,跑回天文馆去找小雨(小雨:前年到南开参加挑战杯全国赛时接待广东队的志愿者,这次也跑来北京听我的讲座)。小雨同学在旅行方面的嗜好和我相近,两人敲定了一个疯狂的主意:半夜逛北京!于是我们差不多0点从天文馆出发,徒步回旅舍,全程大约14公里,大概在凌晨3点到达。夜晚的北京十分静谧,只有北风咆哮。我们在护城河外停下来眺望夜间空无一人的紫禁城,揣测着两三百年前皇帝夜里睡不着起来巡视宫殿时的情景。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但只有巡逻的武警战士。他们看起来很寂寞,见我们不像“可疑人士”,便主动给我们指示方向(也不论我们是否需要)。我以前8次来北京的时候每次都会来天安门广场,但这是我第一次在凌晨看到如此冷清的广场,感觉很是奇特,似乎平时喧嚷的人群瞬间从世界上蒸发,只剩下星星在天空中发射着清凉的光。 第二天一早又起来瞎逛,这次把北大也逛完了。清华的西门烤翅让人大失所望。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没见到丁丁、叶子和卜卜。到了晚上自然是到国家大剧院欣赏音乐了,补发几张国家大剧院的相片。 10日,离开的时间又到了,我还是再次逛了一下天安门广场。这么一逛可坏事了,我错过了预定时间从东直门出发的机场快轨,结果到机场的时候离起飞只剩下25分钟了。好在我的跳跃功力还是不错,在首都机场飞跃N个行李之后还是顺利赶上了飞机。去机场的路上还是很镇定地欣赏了3号航站楼,的确很气派!起飞以后,飞越燕山的时候看到了山上的皑皑白雪,非常美丽。可惜的是我这个冬天在北方转了这么久,却没见到雪花。 最后夸奖一下北京的进步。我原以为奥运时的改善措施基本都是昙花一现,没想到这次去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北京。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蓝天,比广州的好多了,我在中关村附近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远处的山脉,其洁净程度甚至超过了我印象中的墨尔本,真是不可思议。地铁站、公交车站以及其他的公众场合,北京市民的表现也可以算是内地首屈一指的,让人很是愉悦。
约4年前 about 4 years ago - 3条评论 3 comments
按:连日喜雨,涤荡穗城,已而遂晴,幸睹银河,久仰不肯去,归而题七绝一,以记。 闲步高台倚看天,轻纱罗带妩寰仙。 一袅青雨涤琼宇,万寸银光照野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