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课题组最新的一篇论文(原文)报告了组里的雷达监测到的2011年仙女座流星雨的爆发。仙女座流星雨来自于分裂的比拉彗星,后者是人类发现和确认的第三颗周期彗星,其分裂和消失以及随后出现的仙女座流星暴雨,有力地支持了流星雨来源于彗星抛射物质的说法。1872年和1885年的仙女座流星暴雨,极大天顶流量分别达到每小时7400颗和6400颗(Jenniskens & Vaubaillon, 2007, AJ 134, 1037),是19世纪最强的流星暴雨之一,但之后流量逐年递减并消失,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雷达观测到。J. Vaubaillon等人的工作认为观测到的仙女座流星暴雨所推断出来的物质质量与彗星质量不符,比拉彗星剩余部分的去向一直是个迷。

  我们组的雷达(Canadian Meteor Orbit Radar, CMOR)在去年12月3-5日观测到来自仙后座的短暂爆发,对应的极大天顶流量约为每小时50颗,经轨道反演,认为是比拉彗星在1649年回归时抛射的物质,但这次爆发以极暗流星为主,因此没有发现有目视或摄像的报告。进一步推演表明2023年和2036年地球还将遭遇这一团物质,但平均流星亮度可能不会有较大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