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则无不治矣。

  刚看这一章,就觉得奇怪:使民无知无欲,怎么就会“无不治”呢?

  请教老妈。老妈说:“按我的理解,老子所说的‘知’,这里并不是说知识啊什么的,而是说‘狡诈之术’。你看,开始说‘贤’、‘难得之货’、‘欲’,从全文来看,都是指那些不好的东西。老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希望统治者不要让百姓刻意追求不好的东西的意思。”我细细斟酌,觉得老妈的理解颇有道理。

  要说道当今中国社会争论最激烈的问题,高考制度可算一个。凭我的理解,单纯的高考并没有什么错,毕竟,社会需要一个统一的挑选机制来选拔人才。尽管这对于个人来说可能不公平,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比较公平的。然而,正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看什么东西都带有一种功利的味道。“不尚贤,使民不争。”社会上,有贤才,自然就有蠢才。如果过分吹捧贤才,那只能会让人民自我相斗,产生不好的结果。经常听到某某学校高三学生,因为妒忌学习成绩比他/她好的某某同学,就下毒手—— 小的是偷其书(这个我有亲身经历),大的有杀人放火,如此等等了。如果我们的社会不是一天到晚都吹捧状元啊,清华北大什么的,高考还能“变味”得这么严重吗?前几天看到有个朋友在博客上说:“……有些天灾之所以严重,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自己推波助澜。”高考不算天灾,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负面影响,我看社会价值观的畸形也可以算是推动原因吧。

  有时候对比一下中外,总会觉得颇为离奇。去市场买菜,经常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为什么?米有毒大米,猪有瘦肉精,鱼有孔雀石绿,菜担心农药超标,甚至看到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担心打了激素注了水…… 为什么中国人去了欧美行骗那么容易了?因为欧美没有考虑到有人竟然会这么来“骗”。所以写到这里,再看看“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一段话,又觉得:真是有道理啊。少一点欺诈,就是多一份放心;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少一点“可欲”,自然也就难得给别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