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ian 7.0 (Wheezy)安装记
Dec 3rd
引子
最早接触Linux还是高中时代的RedFlag 4.0。当时自然对开源等概念没啥了解,觉得Linux就是一个仿Windows的系统,使用起来各种不方便,所以基本也没怎么用,唯一学到的就是grub之类的概念。一直到了大学,出于各种考量,才开始考虑抛弃Windows转战Linux,没记错的话当时装的是Fedora 9,但由于实在太过依赖Windows平台上的各种软件,所以坚持了几个星期之后,转换仍然失败。
再到后来,和代码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偏向Linux系,管理的服务器和办公室的计算机均是Linux,加上我觉得现在Linux的软件支持比起Fedora 9的年代更是完善了许多。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Fedora实在不对味,比方说遇到问题时网上的解决方案很不好找,经常要自己鼓捣半天;Fedora 15开始使用GNOME 3.0更是让我咬牙切齿。加上当时在Windows下配置的cygwin已经基本满足我的编程需要,所以使用上仍然以Windows为主。
尽管Fedora不对味,但直到读研前我仍然坚守RPM系,主要出于一个搞笑的理由:deb的名字太难听,apt-get比起yum绕口,而且Ubuntu这名字太傻了,考拉同学说她使用Ubuntu的时候我还嘲笑说为什么用一个连名字读起来都饶舌的操作系统,直到读研时,由于组里风行deb系,这才开始接触。后来由于某些原因自己用了一下Ubuntu,观念顿时180度大转弯,马上自己也装了个Ubuntu。尽管网上不少人抱怨Unity不好用又不稳定,但多年失败的转战计划一个周末就被Ubuntu解决了。
可惜我和Ubuntu的蜜月没持续多久,看到12.10发布了,手滑升级到了12.10,这下悲剧来了。因为我经常同时开许多个程序运行,原本运行12.04 LTS的时候还比较稳定,结果升级之后经常出现僵死的情况,要等待半个多小时才能缓解,最近的一个周末竟然连续出现6、7次,而且经常出现系统错误。周一上班的时候和组里的技术专家了解情况,他说Ubuntu从旧版本升级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较可靠的办法是:重新安装。他建议我可以考虑Debian Wheezy,虽然是测试版,但已经相当稳定。我在Debian Squeeze、Wheezy和Ubuntu 12.04 LTS之间犹豫了好一阵,最后还是觉得稳定比好看重要,但新程序包也比较重要,于是折中选择Debian Wheezy,虽然我的确挺喜欢Unity的。相互分享是Linux精神的精髓,安装过程中谷歌也帮了大忙,所以我也把自己的安装经验写出来,希望可以帮到后来者。
安装平台:ThinkPad X60,Intel 945GM集成显卡。
备份文件
首先运行以下命令备份用户目录里的文件。注意通配符”*“不包括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以”.“开头),所以应该用”.“或者直接用路径。
tar -zcvf backup.tar.gz ~
制作Debian安装盘
网上有许多让人望而却步的安装盘制作方法,非常麻烦。读了一下官网上的安装指南,发现原来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制作U盘安装盘的办法,只要执行以下命令即可:
cp install.iso /dev/sd*
其中install.iso为安装盘,/dev/sd*为U盘。
官网上有许多片盘,只要用CD或者DVD的第一片即可(CD-1或者DVD-1)。网络启动安装盘应该也适用于以上方法,不过我没试过,反正CD-1也就600M左右,网络启动安装盘也有200M,GB级别的U盘现在应该不难找吧。
插入U盘,通过以下命令判断挂载到sd*:
dmesg | tail -20
一般来说单硬盘的话都是挂载到/dev/sdb,不过还是要查清楚哟,不然写错了有得哭。
Ubuntu可以自动mount U盘,要umount了才能写入。假定U盘mount到/media/usb,执行以下命令:
umount /media/usb
然后就可以开始写安装盘了。
安装Debian
安装过程是最简单的。重启计算机,选择U盘启动,就可以进入安装界面了。对于不习惯命令行安装或者比较懒的朋友(比如我这样的),还可以选择图形界面安装。注意安装分区不要选错就可以了。我先用安装程序自带的gparted格掉原来Ubuntu的分区,然后再在这个分区上建立新分区表。安装大概耗时半小时。
连上网络
我用的是家里的无线,由于X60的无线驱动不是免费的,因此Debian安装包不包含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去 http://intellinuxwireless.org/ 下载驱动放到U盘里,安装系统时调用它;我因为懒,没有用这种办法,结果得用第二种办法—— 安装好之后连有线下载。
由于太长时间不弄,都忘记怎么设置网卡了,结果不得不切换了Windows才查到。方法如下:
# 登陆root(因为尚未安装sudo) su Password: # CD-1不包含gedit,还好我熟nano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s #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把该文件里的eth0改为以下设置即可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dhcp
然后要修改source.list,以便可以从正确的软件库里下载文件:
# 注意仍然要在root下操作 nano /etc/apt/sources.list # 加入以下行之后退出 deb http://ftp.us.debian.org/debian wheezy main contrib non-free # 回到命令行执行以下命令 aptitude update && aptitude install firmware-iwlwifi wireless-tools # 执行模块 modprobe -r iwlwifi ; modprobe iwlwifi iwconfig
一般来说这样就可以用了。回到舒服的办公椅前享受无线的乐趣吧!
安装必要程序
# 由于CD-1自带的程序很少,我直接导入安装以下程序 # 参考了 http://wwliu.is-programmer.com/posts/25029 gnome-core --- gnome核心组件 gnome-audio --- 声音支持 gnome-media --- 多媒体支持 gnome-utils --- 小工具如dictionary,printscreen等 gnome-system-monitor --- 系统监视程序 rar --- 常用的压缩/解压工具 unrar file-roller thinkfan --- thinkpad风扇升降频自动控制程序 network-config --- 网络配置和管理前端 network-manager build-essential --- 构建Debian软件包的开发软件包 gedit gedit-plugins --- 各种gedit扩展 gedit-latex-plugin --- gedit的latex扩展 spell --- 拼写检查 audacious --- 音乐播放器 mplayer --- 音视频播放 ibus --- 输入法 ibus-pinyin --- 拼音码表 ttf-arphic-bkai00mp --- 各种字体 ttf-arphic-bsmi00lp ttf-arphic-bkai00mp ttf-arphic-bsmi00lp ttf-arphic-gbsn00lp ttf-arphic-gkai00mp ttf-dejima-mincho ttf-kiloji ttf-arphic-ukai ttf-arphic-uming ttf-baekmuk ttf-sazanami-gothic ttf-sazanami-mincho ttf-unfonts-core ttf-unfonts-extra ttf-vlgothic ttf-wqy-microhei ttf-wqy-zenhei xfonts-wqy ntfs-3g --- ntfs支持 ntfs-config openoffice.org-writer --- 文档编辑器 openoffice.org-impress openoffice.org-calc virtualbox --- 虚拟机 google-chrome --- 单独从Google下载安装 mendeley --- 单独从Mendeley下载安装 skype --- 单独从Skype下载安装 filezilla --- FTP工具 pinta --- 类似Paint.NET的绘图工具 qtiplot --- 类似Origin的制图工具 skychart stellarium workrave --- 休息助手 geany kile
输入法,配置文件
我用惯了微软拼音输入法,尝试了这么多个输入法,感觉还是ibus-sunpinyin最好用,虽然和微软拼音相比还是有一点点差距,但适应了以后就好了。另外旧版本的sunpinyin(比如Squeeze仓库里的)还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换页、中英文切换不方便等等,在Wheezy的软件仓库里都得到了解决。
注意ibus框架下不能直接更改sunpinyin的设定,需要执行以下命令来更改:
/usr/lib/ibus-sunpinyin/ibus-setup-sunpinyin
之后把之前备份的文件全部拷到新的用户目录里。注意配置文件要把和gnome有关的全部删除,不然会产生一些奇怪的后果。
各种恼人的小问题
当初抛弃Fedora就是因为不适应Gnome 3,结果没想到现在又遇上了。除了在登陆时选择Gnome Classic或者用别的外壳之外,我还是想了不少办法来适应它的,比如说尽可能调得和Gnome 2或者Unity接近。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各种恼人的小问题,也一并放在这里。
Gnome 3没有了以前方便的applet,连弄个天气applet都成为很苦难的任务。虽然有一个gnome-shell-extentions-weather,但要专门加一个第三方软件库,我就不想加了。不过安装Gnome自己提供的gnome-shell-extentions还是很有好处的,虽然里面的插件并不太多,而且做得也有点山寨的感觉。
任务栏中的Skype图标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Skype的图标总是显示在下方的工具栏处,要看是否有新信息,还要专门移鼠标过去才能看到,非常麻烦,所以要想办法把Skype的图表移到任务栏那里。(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也这么复杂,怪不得有人说Gnome 3的开发者就是一群大黑客,搞得人人都要自己写代码)
# 安装gnome-tweak-tool sudo apt-get install gnome-tweak-tool # 建立一个新插件 mkdir ~/.local/share/gnome-shell/extensions/skype-status nano ~/.local/share/gnome-shell/extensions/skype-status/extension.js # 将以下内容拷到extension.js中 const StatusIconDispatcher = imports.ui.statusIconDispatcher; function enable() { StatusIconDispatcher.STANDARD_TRAY_ICON_IMPLEMENTATIONS['skype'] = 'skype'; } function disable() { StatusIconDispatcher.STANDARD_TRAY_ICON_IMPLEMENTATIONS['skype'] = ''; } function init() { } # 建立新插件的metadata nano ~/.local/share/gnome-shell/extensions/skype-status/metadata.json # 将以下内容拷到metadata.json中 { "shell-version": ["3.4.1", "3.2.1", "3.2"], "uuid": "skype-status", "name": "Skype Status Icon", "description": "Integrates Skype Client into the status bar" }
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gnome-tweak-tool,在shell extension选项卡中,启用skype-status,然后同时按下alt-F2,输入r重启Gnome,应该就能看到Skype的图标出现在任务栏处了。在Wheezy所用的Gnome 3.4.2中,集成了Skype的新消息,会自动以长条弹窗的形式提示,感觉还是挺好玩的。
ThinkPad的音量键
这个问题在安装Ubuntu 12.04的时候也有遇到,具体原因是热键键位有问题,只要执行以下命令即可解决:
cp /sys/devices/platform/thinkpad_acpi/hotkey_all_mask /sys/devices/platform/thinkpad_acpi/hotkey_mask
但重新启动以后老问题仍旧。解决办法是把以上命令写到/etc/local.rc里,这样每次启动系统的时候就会自动覆盖热键键位。
关机时的蜂鸣声
装完Debian的时候正好是0点,关机是超响亮的beep,把整个人都吓精神了。解决办法:编辑/etc/inputrc,将set bell-style none前的注释去掉。
删除键失效
实在觉得Gnome的开发人员吃饱了撑着没事做,好好的删除键,一定要改成ctrl-del才舒服,估计让无数人犯晕了。解决办法:执行dconf-editor,依次展开org -> gnome -> desktop -> interface,勾选 can-change-accels ,然后打开nautilus随便选择一个文件,在菜单上选择 编辑 -> 移动到回收站,高亮的时候(但别按下去),按一下删除键,这样就把默认设置改掉了。注意要再把 can-change-accels 禁用,免得日后误改快捷键。
显示桌面
另一个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例子是把”显示桌面“的快捷键去掉了。我本来习惯用alt-tab选择返回桌面的,结果现在没有了,原来的ctrl-alt-d也没了。解决办法:系统设置 -> 键盘 -> 快捷键 -> 导航 -> 隐藏所有正常窗口,设置一个你喜欢的快捷键。
对NTFS分区的读写权
Nautilus默认对挂载的NTFS分区是只读的。折腾了半天,发现原来是没装ntfs-config的缘故,装上以后就可以读写了。如果还有问题的话,试试
sudo mkdir -p /etc/hal/fdi/policy
优化Libreoffce
# 安装中文界面 sudo apt-get install libreoffice-l10n-zh-cn # 按照GNOME的风格美化界面,不然很小很难看 sudo apt-get install -y libreoffice-gnome
复原U盘安装盘
装好系统之后,顺带把制作好的U盘安装盘复原了。通过dmesg确认U盘盘符(/dev/sd*)之后,执行以下命令即可恢复fat32格式:
mkdosfs -F 32 /dev/sd*
现在你可以享受Wheezy了!
参考资料
- Debian官方网站:http://www.debian.org
- Debian Wheezy on ThinkPad X201i:http://wwliu.is-programmer.com/posts/25029
- 如何配置/设置sunpinyin:http://sns.juziyue.com/home.php?mod=space&uid=337&do=blog&id=57463
- Ubuntu 12.04 Skype Tray Icon (Gnome 3):http://korenkov.info/ubuntu-1204-skype-tray-icon-gnome-3
- Laptop volume buttons and GNOME Volume are not synchronized:http://forums.debian.net/viewtopic.php?f=6&t=60945#p379398
- Very loud "BEEP" during Shutdown and Restart:http://www.linuxquestions.org/questions/debian-26/very-loud-beep-during-shutdown-and-restart-914894/
- I can not delete with the delete key in Gnome 3:http://bbs.archlinux.org/viewtopic.php?id=116609
- Adding NTFS-Write capability by default: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74321/adding-ntfs-write-capability-by-default
用U盘为小黑重新安装IBM原版XP
Feb 17th
按“永不重装”的理念运行了五年的小黑最后还是要重装了。当然也绝非“不得不重装”,我觉得将原配的XP Home升级为XP Pro还是大有帮助的,顺便可以恢复一下因贪图漂亮的Win7风格界面而修改掉的系统文件。
因为我的要求很高,不能用Ghost,不能格式化除了系统盘以外的其他磁盘,而其他磁盘又都是NTFS格式,硬盘的逻辑盘也满了,不可能额外划出一个FAT32分区来存系统盘,手头也没有移动光驱,等等。总之,感觉好像在闹市区修地铁,遇到的麻烦远比想象的多,但最后还是艰难搞定了。貌似网上没有一个相关的经验总结(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找到),所以还是写在这里供后来者参考吧。和以前一样,下面各借鉴了他人意见的操作都注明了来源(方括号及参考文献顺序,链接可以在文章末尾找到),以便方便各位查找出处。
闲话少叙,切入正题。主角当然是跟随我南征北战的小黑啦——ThinkPad X60。
重装前的准备
首先当然需要一个尽量“原版”的系统盘。因为电驴上R&R恢复盘太过巨大(起码都是1CD+1DVD量级的)而且貌似都没有源了,我用看评论的方法仔细挑选了一个IBM的XP Pro安装盘,大小为506M,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这个盘装了以后在属性里还是可以看到IBM的标志,而且可以直接激活系统。不是IBM的机子,据说也可以用,只是要修改BIOS。
然后备份自己系统盘下需要的资料,最好直接备份Document and Settings下面的用户文件。我偷懒只备份了“我的文档”,结果程序设定全没了,晕倒。顺便把注册表也备份了,但后来证明没什么用。现在的程序的注册表写入貌似都复杂得很。当然,你说可以用云端平台或者绿色版啊,但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是尽最大可能用非破解的原版程序。
制作U盘XP安装盘:真的需要WinPE吗?
我开始以为安装系统根本是小菜一碟,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因为XP诞生时U盘才刚发明不久,因此XP对U盘支持有限。我首先在U盘上分别做了个WinPE系统(分别用“完美者”和“老毛桃”)尝试过[1][2],然后用VDM加载了镜像文件,开始的安装正常,但重启以后就说ntdlr is missing。网上有朋友说要在启动setup之前拔掉U盘,同时要选择将安装文件拷贝到硬盘[3],这样倒确实可以进字符界面了,但是自检之后显示0xEB错误(磁盘无法加载);我又尝试了将U盘所有新出现的文件全部拷到C盘,仍然出现0xEB错误,第一个尝试失败。不过用WinPE装Ghost系统应该是可以的[1][2]。
之后我又在网上看到说UltraISO可以制作U盘XP安装盘[4],结果做成以后启动显示“INF file txtsetup.sif is corrupt or missing, status 18”。多次尝试证明这和用HDD或是ZIP做盘以及txtsetup.sif存在与否没有关系,而是因为XP不支持这项技术,但Win7则支持[5]。
还有一种方法是将i386文件夹拷到硬盘的FAT分区上,然后在C盘上做一个DOS引导,通过运行i386文件夹下的winnt.exe来引导安装程序[6]。但我的逻辑盘已经满,而DOS系统下面似乎无法识别非引导的U盘(或者是我还没发现),因此这种方法最后也没用成。
最后找到能用的方法是用winsetupfromusb或者wintoflash做一个XP安装盘,很郁闷居然空耗了两天时间才找到这个方法。感觉wintoflash要好用些,但在高高兴兴地做盘之前还应该注意下面这个问题。
解决XP安装盘不支持超过137G的大硬盘的问题
我成功进入引导之后发现安装程序未能有效识别硬盘分区,本来想到下一步试试看的,结果反而把硬盘的MBR和分区表都给弄没了。用DiskGen恢复起来倒是简单,但linux的引导也得重做了(其实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重装XP也会擦掉linux引导记录,早晚的事)。上网搜了好一阵才发现这是因为没有打service pack的XP安装盘不支持超过137G的大硬盘造成的[7],瀑布汗,因为上一次给台式机装XP的时候也曾遇到这个问题,可那是7年前的事了。但问题是我又不想下载别人已经弄好的XP盘。其实按照文献[7]操作就可以了—— 首先下载KB936929(即SP3补丁),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x:\windowsxp-kb936929-sp3-x86-chs.exe /integrate:y:\WinXP(假设补丁路径为x:\windowsxp-kb936929-sp3-x86-chs.exe,解压好的安装盘的路径为y:\WinXP),集成好的安装盘底下应该有一些2008年修改的文件。然后就可以直接用wintoflash把这个盘压进U盘了。
接下来,一路顺畅!
SATA模式的支持以及重装系统后Client Security Solution的问题
对于ThinkPad用户还应该注意增加SATA的AHCI支持,具体步骤可以参考文献[8]。此外重装系统后Client Security Solution无法使用的问题我也碰到了:总是说“无法向Client Security Solution登记用户”,而CSS以前是可以使用的。网上给出的办法是冷启动按Shift+F1进BIOS后清除芯片密码[9],没有效果,貌似以前某次旷日持久的也是无果而终。如果哪位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来到这里的话,我的意见仍然是:卸载CSS。
参考文献
- 怎么在WINPE下用虚拟光驱装系统 http://pxqky567.blog.163.com/blog/static/128025880201086115552987/
- 老毛桃PE U盘装系统图解 http://wenku.baidu.com/view/dd217dbfc77da26925c5b0e3.html
- u盘pe安装原版xp不成功出现NTLDR IS MISSING的朋友注意 http://bbs.deepin.org/thread-1740580-1-1.html
- 使用UltraISO制作U盘启动盘安装XP http://wenku.baidu.com/view/6ef916bff121dd36a32d82db.html
- U盘装系统出现:INF file txtsetup.sif is corrupt or missing,status 18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187116.html
- 在DOS下从硬盘安装XP系统方法与要点 http://diybbs.zol.com.cn/41/35_403741.html
- 大容量硬盘安装windows xp时分区不能正确识别的解决方案 http://blog.163.com/qiyun-tom/blog/static/5177266200841683052727/
- Thinkpad T400 compatibility和AHCI模式设置 http://www.xynbnb.com/thread-72037-1-1.html
- 无法向client security solution登记用户 http://www.xynbn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66
Win+Linux双系统更改Linux发行版之安装方法
Jul 15th
老早以前用家里的台式机玩双系统,装了个Red Flag 4.0,之后很久都没有动过。最近电脑改编制,想把它翻新成Fedora,于是就在想着怎么装——难不成再次祭出U盘启动+移动硬盘的大招?当然不用,甚至连WinGrub也不用装。
首先上fedoraproject.org下载Fedora的安装文件,桌面版或光盘版均可,然后把它解压到任意FAT分区(什么?你想说你已经没有FAT分区了?那去借个移动硬盘吧),请记住这个FAT分区的名字(注意:不是盘符,是名字)。由于以前已经装过Red Flag,引导程序已经是GNU Grub,切换到命令行模式以后输入
> root (hd$x,$y)
> kernel /EFI/boot/vmlinuz0 ro root=LABEL=$name
> initrd /EFI/boot/initrd0.img
其中$x为硬盘序号,$y为分区序号,$name为该分区的名字。弄不清楚$x、$y的值不要紧,可以从0开始枚举,反正输入错了也只会出现文件无法加载的提示而已。最后输入
> boot
然后该干啥干啥去吧!
参考资料:
- http://we1818.javaeye.com/blog/354902
另:如果有和我一样误装了WinGrub导致盘符错乱的朋友,可以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896911.html?fr=ala0 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式将盘符改回来。
最新评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