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是天气专家:亲自预报几点几分下雨!
Jun 24th
初稿:2011年6月23日 修订:2011年6月24日
一款好玩的竞猜游戏
最近的暴雨让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多座城市陆续开张水上乐园、海洋公园等等,相信各位可是大“饱”眼福、大尽“玩”性了。不过呢,这一系列事件中,还附带有一个彩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那就是: “暴雨竞猜游戏”!这可是个神奇的游戏哟,具体内容当然是竞猜暴雨会在几点几分到达什么地点了,有幸猜中的朋友可会有多项奖励哦!比方说,可以跳过一些刺激的身体挑战游戏(比如蜻蜓点水、瀑布穿越以及海中推车等等)而直接完成“回家”的任务。这游戏极其有趣,而且只要找到了窍门,其实成功率还蛮高的。想想看吧,能在朋友面前露一手“呼风唤雨”的本领,那该是多么酷啊—— 来来来,快快加入我们的“人人都是天气专家”游戏活动吧!
——哎,各位看官且慢,尤其是别那么快点击右上角的“x”——我可绝对没有吹牛皮的意思。恰恰相反,在信息时代,“人人都是XX”是完全可能的!于是乎,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短小但却实用的课程:如何借助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亲自预报几点几分下雨!
相信电脑前的各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曾尝过“落汤鸡”的味道。在责怪可怜的气象台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力更生”一下呢?噢,我担保,这不难,这一点也不难!而且其实还挺有趣的。我向你保证,接下来我们除了几张有趣的图片以外,不会遇到任何一条数学公式,也不会遇到那些乱七八糟的物理定律、气象概念,只需要你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以及一点点地理知识—— 比如说,看得懂地图,这就可以入门了。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的话,那我们就开始吧。
我们的武器:气象雷达
或许有朋友会迫不及待地提问:“我们凭什么要相信你呢—— 你这样岂不是泄露了气象工作者的‘天机’吗?他们能答应吗?”哈哈,我先要感谢这位朋友给我开了个头。我想气象局里的大叔大姐们也会很高兴看到这篇文章的,因为这大概可以很好地澄清加在他们头上一些误会,同时让更多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而且,这门课程严重依赖于他们一台设备提供的数据,这台设备就是——
噔噔噔等,就是它了—— 气象雷达!
首先,我们先要对雨是怎么下的有一个简单的概念。——啊,别走啊!我说了我不会讲任何概念的!于是我们借助一个比喻吧—— 大家大概知道城市里的洒水车吧?它们都是在某个地方上好水,然后出来一边唱歌一边兜圈子,把水洒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雨带和洒水车也有许多近似之处:它们也是在移动的,是从别的地方移过来的,直接在本地生成雨带的情况相对来说要少些—— 当然,如果你正好碰到一台车子走到你旁边的时候就开始喷水,那只能算你倒霉;但一般情况来说,如果我们跳到空中去看,就会发现雨带经常如同洒水车一样,是从一处走到另一处的。因为一座城市往往很大,洒水车总不可能每个角落都去到,所以经常会出现某些地方下雨某些地方不下雨的情况;所以当你打算抱怨“气象局又瞎扯”的时候,不妨先打电话问问各路朋友,他/她所在的城区下雨了没。
那既然“洒水车”是移动的,那我们可以产生一个简单的想法:如果有个什么探测装置,专门探测四周“洒水车”们的动向,留意它们是否在过来,那不就行了嘛—— 没错,这种东西就叫“气象雷达”,一种专门探测附近下雨情况的装置。
既然如此,那相信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朋友不用教导都知道应该如何使用这个“玩具”了;即使对于不玩游戏的腐女们,这也是挺简单的—— 就是一张地图,观察上面移动的雨带,估计它们是否、何时能经过本地。比如,下面我给出一个范例(感谢中山大学陈俊文同学整理):
5月22日晚些时候,珠江三角洲地区自西向东遭到雷暴云团的袭击,这个动画是当晚香港天文台雷达探测到的雷暴云团回波的演变情况,其中“北”、“南”、“东”、“珠”分别标定了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的所在地点(广州、珠海的朋友应该挺熟悉),右上角是观测时间,左下角是不同颜色所对应的降水强度。你只要拿一副珠江三角洲的地图并把香港放在中心,就能很方便地把各个地点对应上去。这样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某个地点在某一时刻下多大的雨—— 嗯,然后我们假定这些雨带移动速率、强度在短时间内保持一定(这个假定大多数情况下基本成立),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未来几十分钟之内,某个地点是否可能被雨带们威胁了。这只是个纯技术活。因为雷达的分辨率相当高,因此我们可以把时间估计到几分钟之内。哈哈,怎么样?这很有趣吧?简单地说,只要你会看地图,你就一定会看懂这个。
小小的实战演练
现在我们假设居住在珠海的某人(在“珠”一带)当天晚上想和心仪的MM出去散步。那天白天天气很晴朗,看起来一点危险都没有哦,可在晚上5、6点的时候,他注意到雷达上有一长条黄绿色的东西正在从左边(西面)移过来。他简单的估计了一下,认为这条东西会在晚上8点左右到达珠海,于是果断地给MM发短信:“晚8点左右可能有狂风暴雨哦!”之后呢,要么就在精准的“呼风唤雨”之后“英雄护美”,要么就客串一下文艺青年男的角色解释一下什么是“飑线”、“强对流”,各种高招任君挑选啦,总之这可是科学青年们借机摆酷的大好机会。各位不妨也利用这个动画尝试着估计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准确地预计到强雨带到达某地的时刻呢?顺带一提,这种类型的雨带在夏天的南北方都相当常见,而且都属于事先似乎风平浪静的那种,所以这个例子各位可要好好复习!
或许这里有朋友要举手提问了:难道气象局的大叔大姐们不是用同一套东西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看这个有什么意义?答案很简单,他们是要给整个城市做预报,而你却可以给自己做预报。举个例子,上面那条雨带从广州城西移到城东几乎需要大半个小时时间,气象局当然不可能给每个区每条街的居民分别做预报,可是这个时间差可是直接决定你能否及时赶回家的啊,这时候“人人都是天气专家”游戏可就能施展拳脚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那个“雨带短时间内强度和移动速度不变”的假定属于入门级的假定,就好比我们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总要假定作业里遇到的数字都是正实数一样。在不同的天气系统下,雨带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这等到我们比较熟悉这个游戏以后再来学习。总之,这个假定对于入门级玩家来说,还是很适用的。
推而广之
在珠江三角洲的朋友可以使用香港天文台的雷达资料(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radars/radar.htm),而在其他地区的朋友使用国家气象中心的雷达数据汇总(http://www.nmc.gov.cn/publish/radar/beijing.htm)或是中国天气网的天气雷达页面(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radar_video_v1.php?class=JC_RADAR_CHN_JB),有包括全国各省、市、区的数十台气象雷达的实时观测资料,非常给力!
这种“雷达估计法”可以估计未来1-2小时内的降雨情况,一般预报未来半小时到一小时以内的情况最为可靠。当然,有些时候难免给老天戏弄,比如我刚开始玩的时候曾沾沾自喜地提前两个半小时向朋友发出暴雨预警,然后看着雨云渐行渐弱,最后滴雨未降,结果被朋友看了笑话。然而,只要能熟练使用,同时掌握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系统下的雨云移动和发展规律(这需要积累一定经验,同时对气象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做到十发九中以上,不仅能有效避免成为“落汤鸡”,同时还可以装扮甚至直接成为科学青年大军中的一员。退一万步来说,这也是个极其有趣的游戏,猜中了不仅能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感,而且也很有实用价值哦。总之,“人人都是天气专家”游戏火爆上线,永不删档,谁玩谁知道!欢迎各位马上去刷国家气象中心或者香港天文台的雷达页面吧!
极光监测与预报
Mar 16th
本页面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测中心抓取数据,每小时更新6次。以下信息均为自动更新。在我国国内可能观测到极光时,“星闻星语”栏目会发布有关预报或观测资讯等内容,或者也可关注含“极光”标签之文章。若您是第一次来本页,请阅读“中国极光观测指南”。
实时极光遥感图
观测于北京时间
年
月
日
(中心时刻)
- 当前极光活动水平为
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极轨环境卫星获取。红箭头指向太阳方向。白-橙-红色的宽弧为极光活动区域,浅蓝色为背景。为方便东亚地区用户观看,本站对遥感图进行了处理。若需查看原图请点此。请关注“星闻星语”栏目发布的预报。有关极光活动水平的技术解释,请移步中国极光观测指南。
地磁活动水平
- 北京时间
年
月
日
发布
- 当前Kp指数估计值(三小时平均)为
三小时平均Kp指数估计值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综合北半球九个地磁观测站的实时观测数据计算并发布,逢半点更新一次。当Kp指数达到6或以上时,我国境内有可能观察到极光。有关Kp指数的技术解释,请参考中国极光观测指南。
短时极光活动预报
本站根据最新的地磁活动观测资料,给出我国短时极光活动预报,有效期约为一小时。该预报在北京时间20:35至次日6:35之间每隔一小时更新一次。浅绿色区域表示极光区可能覆盖的范围;浅绿色斜线区域表示可能在北方地平线上目击极光的范围(因极光出现高度一般超过80公里,可在600公里外看见)。这一预报不包括短时的极光爆发。
地磁暴监测
- 北京时间
年
月
日
发布
- 过去24小时地磁暴最强达
级
- 预计未来24小时地磁暴最强可达
级
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发布,在北京时间2时、5时、8时、11时、14时、20时、23时更新。讯息全文请点此。当地磁暴级别达到G2或以上时,我国境内有可能观察到极光。G0表示无地磁暴活动。有关地磁暴级别的技术解释,请移步中国极光观测指南。
未来72小时地磁暴活动预报
- 北京时间
年
月
日
发布
- 预计未来24小时内,中高纬度地区发生强电磁暴的概率为
至
- 预计未来24-48小时,中高纬度地区发生强电磁暴的概率为
至
- 预计未来48-72小时,中高纬度地区发生强电磁暴的概率为
至
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发布,一般在每日北京时间6时左右更新。预报全文请点此。强地磁暴指Kp指数达到6或以上,大致等价于我国境内看到极光的情形。有关Kp指数及地磁暴级别的技术解释,请移步中国极光观测指南。
过去三日地磁活动水平
三小时平均Kp指数估计值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综合北半球九个地磁观测站的实时观测数据计算并发布,逢半点更新一次。当Kp指数达到6或以上时,我国境内有可能观察到极光。有关Kp指数的技术解释,请参考中国极光观测指南。
常用链接
-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气象预测中心:http://www.swpc.noaa.gov/
-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空间气象预测中心OVATION极光预报模式:http://helios.swpc.noaa.gov/ovation/
- 极轨环境卫星极光监测项目主页:http://www.swpc.noaa.gov/pmap/index.html
- 西北研究所空间天气服务:http://www.nwra.com/spawx/spawx.html
- 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学会极光预报:http://www.gi.alaska.edu/AuroraForecast
- 加拿大太空科学数据节点实时极光模式:http://cssdp.ca/ssdp/app/static/related_projects/rt_oval.html
- 萨斯科切温大学全天摄像头实时影像:http://aurora.usask.ca/
- 黄刀镇全天摄像头实时影像:http://www.asc-csa.gc.ca/eng/astronomy/auroramax/connect.asp
最新评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