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的录取结果总算出来了,预料之中的两个字:不录!

  结果当然是在预料之中的,老实的说,笔试的5000人中,我能成为面试的那500人已经算不错了。500最后还要选出20人,选不上当然是很自然的。何况面试那天,那些人牛的程度我也见识了,能够去面试,本身当然是应该更注重过程而不是更注重结果。接受世界一流学府的面试,本身当然是一个很值得铭记的体验,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现在面对的是一个证明题—— 他们是错的。

  这样的证明题,应当是每个在某方面不得志的人必然要面对的,我也面对过了。三年之前的中考从执信降到七中,我也怀着一样的想法,于是现在,或者说到现在为止,总算用高考成绩(虽然我不大瞧得起这个东西)以及那几个被记者们炒作得不亦乐乎的太空中的小石块,初步证明了这个命题。七中的领导们应该对某个“第一人”(我也不大瞧得起这个空名号)名挂七中感到很开心,我也为七中备好了一份可以让他们大大开心的礼物(暂时保密);不知道执信那边会不会为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家伙从他们手里溜掉感到遗憾,无论如何,给七中的礼物我也会给执信的,做人应该大度一些。不过,这个证明题却不是到此为止了,应该说,才刚刚开始。

  一番努力之后,我的分数终于很接近国内各大有天文系的大学的要分,不过就算过了那条线也没用,理由很简单:那些招生的老大们认为,读地理的学生在天文方面没有什么可发展的余地。很好,我已经决定要努力证明一点:他们这个看法是个错误。港大在录取的时候还是把高考的分数作为重点,我看录取名单里有N个是状元。当然我对状元们也没任何不悦之感,毕竟人各有所长,他们能够做到“人上人”的技巧应该是值得佩服的。然而,是不是状元,名牌大学录取不录取,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我依然怀着这种信念:要证明他们对录取学生的方法有失偏颇。

  人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时刻。对我来说,中大固然不错,但没有给港大录取,毕竟也是个遗憾,我不想掩饰这一点。不过人的分别之一,就是如何看待这个时刻:积极的应对挑战,而不是消极的自卑或者对对方进行毫无理智的指责。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信念:我要向他们证明我是行的。就目前来说,事情对我还是比较简单的,开学之后的事情先不必好高骛远,到时候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的这个证明题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中国人在TNO发现研究上立有一席之地,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在紧张准备中。(也就是前段时间提到的LUSS-TNO计划)同时另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是,我有两颗小行星已经拿到了永久编号,理论上来说可以进行命名了。到时候,我想,天文届的某些专家们,还有那些不知所云的记者们,应该好好审视一下他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了吧。

  人追求目标,就要有动力。从逆境中崛起最通常而无害的手段之一,就是向对方证明他/她的看法是错的。现在,这份证明题再一次来到了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