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音乐会,音乐聚会圈子里的秦医生(曾执掌中大珠海乐团)也携家属前往。听完以后,我的评价是:“很出色,值这个票价”,没想到秦医生的评价是:“太烂了,后悔死了”。我想,如果他去听4个月前广交玩马勒第7,估计听完第一乐章就会直接退场了吧。

  不管怎么说,按老惯例,还是要写听后感的。不过,我觉得“听后感”这三个字,有点突兀;如果直接说“评xxxx”,又未免口气太大,所以就打个试用标签,来个“试评”吧,各位要扔砖头的也请挑试用版的砖头,别真枪实弹的全过来了,哈哈。

Guangzhou Symphony Orchestra | Jahja Ling
Piano: Mikhail Rudy
2010 April 2, 8 p.m. CST at Xinghai Concert Hall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1. Piano Concerto No.1 in B-flat minor, Op.23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2.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担任钢独的Rudy同学名气还不小,至少我手头有他玩拉赫玛尼诺夫的音频,指挥林望杰据介绍是克利夫兰的驻团指挥,名号上也比较强大。和上次去听马勒第7不一样,这次玩的两首曲我都很熟,或许能够从更多角度来审视广交的演奏。

  与上次玩马勒不同,这次广交采用了VPO式布局,即小提在左右,大中提位于木管之前,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坐法。上半场先玩柴1。第一乐章尚可,中规中矩,圆号保证了引子的完整性,乐队进入状态比较快,作为“协奏”的角色,在力度上比较好的配衬了钢琴;慢乐章让我比较失望,这本来应该最能体现一个“月光下的大花园”的感觉,但弦乐则把这个月光搞得太太明亮了,而原本最最绚丽的木管那一段齐奏,则没有把色彩烘托到位,或许我把BPO、CSO之流的柴1听太多遍了吧(甚至连类似首尔爱乐乐团的版本我都听过),以至于口味比较挑剔。不过对于最美的景色,口味当然要挑剔啦。不过最糟糕的还是圆号同学,前面本来还可以接受,结果再现部要开始的时候圆号居然“哦”一声就出来了,把我给吓了一跳:难道这个月光下的花园还有人拿着强力光灯在到处晃?第三乐章也尚可,力度上我比较满意,最后恢宏的结尾也不错。

  总体来说还行,不过乐队和钢琴磨合得还是不太到位,虽然没有明显脱节的地方,但全曲有两三处出现了短暂的“你等我”或“我等你”的情况,对于追求一气呵成的人来说就很不爽,不过在我看来总比“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最后咬合不上的情形好多了。Rudy今天貌似是慢热啊,第一乐章起码就有七八处错音,虽然比起我听过的其他版本来说也玩出了一些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并不能十分抓住我的口味。最后Rudy按惯例来了首encore,我没听过,貌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小品,肖邦的?

  下半场玩贝7。或许是上次听马勒第7时已经有了个稍显混乱的印象,这次广交把n个重音齐整地奏出来,让我很是吃惊。个人觉得首末乐章已经距离老卡的版本不到1个档次了,当然我想贝多芬的交响曲因为太过经典,对于专业乐团应该都到烂熟的程度,何况贝7这种典型的“海顿式”作品——正如我喜欢说的——充满了“理性的光明”,听众很容易理解。可惜从整体来看,这次演奏又败在了慢乐章的处理上。诚然弦乐演奏齐整,且和指挥默契算不错,“力度上的弹性”很强,但我期望的是一种“轻轻的我来了”的感觉,一种小巧的精致;或许这一块地方就是顶级乐团之所以顶级的原因了。你让20把小提奏得好像20把小提在吵闹可能不难,但让20把小提奏得好像2把加了弱音器的小提就不简单了。从柴1和贝7的慢乐章可以感觉到这个差距。另外在末乐章大家集体冲刺的时候,圆号同学还是很不大不小的吹破了一个音,稍微有一点晦气。

  总的来说,考虑到¥40元的门票价,这场音乐会还是相当值的,因为想想看顶级乐团最便宜的票都要¥280了,这次演奏怎么说也不会只有BPO之流的1/7吧。这次广州的听众大体上还是让人吃惊的安静和有修养,而且总的来说能耐心地理解乐曲中必要的休止。不过牢骚是难免的,我建议星海以后禁止禁止14岁以下的小孩进来,除非是儿童专场;另外带相机进音乐会也很没趣—— 一般的拍照留念也就算了(虽然我也不赞成),为何还要带个单反!?要知道音乐厅的设计决定了即使你坐在角落也可以发出全场都能听到的轻微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