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洲岛游记

[[Image:07-Hainan/0808PS013.jpg|550|我站在分界洲岛主峰峰顶俯瞰大海。(更多照片后附)]]

  夫登山者,求山顶景色之大观也。然有大观景色之山皆高远,临顶不易;而易登顶之山皆矮小,一不能得大观之景,二不能得登山之趣也。今得分界洲岛,虽其山矮小,但置于大陆以外,大海之中,其气清新,其景逶迤,实乃大嘉者也,故予以记之。
  远眺分界洲岛,奕奕然如龟游乎于大海中也,因分万宁、凌水之界,故名之曰分界洲岛。岛上有山二座,等量齐高,形如马鞍,因路陡山高,攀登者稀,恰适叶子人少景幽之乐。遂与父起攀,有公路至鞍。立鞍东望,二山夹海,脚下断崖清水,海涛拍岸,浪溅四溢。崖边萝、菊茂盛,小花与阔海相映成趣。如此年代,人迹罕至之天地,难寻也哉!左转上北山,旧路已废,杂草丛生,沙土已矣。遂履山竹,惊海鸟,至深草而后止。环顾四面,有巨山石二三,又有海鸟若鸡郭郭而鸣,不知何种也。俯视山脚,海浪习习,人头涌涌,而此地却山高海阔,久无人至,叶子遂觉孤单,反至鞍,临阶而上,攀登南山。其上石阶覆苔,古木参天,其外山岭腾云驾雾,毕集海天于一宇。路转山头,见一巨石,上书“分界洲岛”四字,坐拥海峡。石阶至此而止。叶子遂攀石而上,绝顶此山,父不能从也。巨石之后有弥勒骑龟像一尊,方鼎俱全,望大东海而笑。子顺其所视而望,大洋接天,碧空万里,有巨轮日边出现,不知其远也。又视巨石之下,百尺悬崖,直入波涛之中,顿觉不胜高寒,遂反下山。
  时丁亥年立秋。

更多|More >

鱼礁漫步

  “帅哥,到你了。”小木排上那位矮矮黑黑的工作人员向我示意。我正站在距离分界洲岛西北岸约15米的一个小木排上等着进行“鱼礁潜水”项目,下面的人头数处于一种比较多的状态,使我感觉置身于一个大鱼缸里。我来进行鱼礁潜水?倒不如说那些鱼进行“人类观赏”吧?
  不管怎样我得下去。这潜水服实在不能算舒服,倒不如说是橡皮紧身衣,它把我很好的改装成了一条大黑鱼;鱼当然应该在水里呆着,而不是在岸上,因为太阳正不断地把热量输入我的黑皮,散发出一股不好闻的胶味。我往水里一蹦。
  “游泳池里十三年的鱼没有白当。”我一边很自在的滑着水,一边看旁边几个看到水就战战兢兢的游客,一边想。
  水的浮力让我轻松背起氧气瓶。在教练的帮助下,我很快处于“向下”的状态了。
  水挺混浊,能见度不到一米,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像猫寻老鼠一样四面转。忽然,我瞥见一条小黑鱼灵巧的身影(噢,这是真的鱼),赶忙两手一划,追随而去。这鱼对人类的来访早已习以为常,知道我们这些访客想要什么,它十分客气地把我引到了海底一群珊瑚前面,不见了。
  我晃了晃头,好像这样能让我的目光更清晰似的—— 这些珊瑚是活的。一群小白鱼排着队进进出出,好像上头游客中心里头的游客排队买票一样。哈,它们是在它们的“游客中心”来排队观察我们这些“上面来的生物”吗?我为我这种想法感到有趣,连吐了两个大泡泡。
  我向教练示意前行,海又稍微深了一些,估计大约有4米深。两米开外的一摞红岩中懒洋洋地躺着一个好像刺猬一样的海洋生物(海葵?),浑身的触角随着潮水的流动慢慢的摇晃着,看起来它很自在。我没敢打搅它,便绕了过去。接下来又是一个“阶梯”,大海又深了一层,沟壑中有条黑色大毛毛虫一样的家伙,大约有一米长,我倒是给吓了一跳。毛毛虫的一头(哪儿是头哪儿是尾我也搞不清楚)晃了一晃,我便顺着看过去,那个方向已经有些透明,微微透出海洋的深蓝色,又是一群小白鱼集队而行,再远一些还有几条大一点的鱼也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个方向…… 那边就是大海!我两手一划,想继续探索这奇妙的海洋,可教练却打了一个停止的手势—— 原来我已经到了潜水区的边界,我只好遗憾地折了回来。
  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 现在也可以用上。从氧气瓶的指针上来看,我在海底至少散步了二十分钟,但感觉却没有转太长时间就该起水了。总算又呼吸到了海上的新鲜空气,因为我已经吸了半天带有一股胶和金属混合味的气体,而且咬着呼吸嘴也几乎把我的牙床咬歪了。
  结合前几天海上航行的经历来看,大海难得地露出了友善的一面。或许可以再借用一篇童话的结尾:“一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也是挺好的。”

部长“扰民”吃官司

  [德新社新德里8月3日电] 今天有报道说,印度的两位部长拉卢·普拉萨德和拉古万什·普拉萨德·辛格遇到了麻烦,有人起诉他们把直升机降落在一条公路上,说此举危及他人性命。

  一名律师昨天向东部比哈尔邦一个法院提出控诉,声称他和另外几个人在直升机降落引起的混乱中受伤。

  普拉萨德和辛格分别是铁道部长和乡村发展部长,他们前天乘飞机前往视察比哈尔邦受灾地区。

  律师苏迪尔·欧嘉当时正骑摩托车行驶在那条公路上。他说,他看到直升机离自己越来越近,慌乱中驾驶失控,结果受伤。他声称还有另外几辆车出事。

  他说:“飞行员必须说明他是自作主张还是照普拉萨德和辛格的吩咐行事,因为直升机没有发生任何故障,不应当紧急降落。”

  欧嘉根据印度刑法关于杀人未遂、危害或妨碍公共交通及恶作剧导致人员伤亡的条款要求对两位部长采取法律行动。

[F.W.] A comet of cooperation

[[Image: Lulin-Sky-Survey/ck07n030_20070711.png|500|Comet Lulin at discovery, the truth is here...]] 

Earlier this month a newspaper reported a discovery by professional star-gazer Lin Chi-sheng of the Lulin Observatory in Nantou, Taiwan. Lin had discovered (Comet) C/2007-N3 -- a massive lump of ice and rock "kilometers" in diameter. On Feb. 27, 2009, the comet is scheduled for a near earth fly-by, getting as close as 60 million kilometers away from our planet and becoming visible to the unaided human eye. The newspaper went on to claim that this discovery was the first such find by local astronomers -- and that Taiwan is now "on the map" in the global astronomical community.

We salute Lin Chi-sheng and congratulate the entire team at the Lulin Observatory in the central county of Nantou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Lulin Comet." The patience and devotion required for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hours of sky-watching -- mostly without reward -- is highly commendable. But, it would be nice if we gave full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Many in Taiwan cheered the news of a local find. The tone of the report and even the headline of the newspaper article were filled with nationalist sentiment, "Local Star-Gazer Discovers Comet," it declared. But buried a bit toward the back of the report came a surprising detail: the find would not have happened without the aid of Taiwan's arch-rival mainland China.

Astronomers from China and Taiwan have increased collaboration in recent years. Since many observatories in China do not possess as high-powered telescopes as we have in Taiwan, Chinese astronomers do their part in a deal of cooperation by selecting areas of the sky for the Nantou-based Lulin Observatory to watch and photograph. Lin himself actually told reporters it was Chinese participants who first detected the "Lulin Comet" and a smaller near-earth asteroid (NEA) in the photographs.

The highlight of this story is one of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For once, Taiwan and China set aside their half-century old political dispute and worked together to actually assist humankind. This wonderful story of cooperation, however, was mainly lost in the self-congratulatory tone of the local media.

Instead of trumpeting the help of the Chinese, some local papers buried the China conn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and did not include this info in headlines or decks. It would seem disingenuous for the Taiwan reports to label the find as "local" when the reality is that without major Chinese help, the discovery would never have been made.

A mature person working on a problem welcomes all whose ideas contribute to a solution, and upon finding one, dishes out praise accordingly and unstintingly. So should it be with mature nations. As the planet shrinks ever smaller under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ll become the watchwords of the future, not individualism or jingoism. Taiwan's media should endeavor to praise cooperation and refrain from downplay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others.

-- China Post, August 1st, http://www.chinapost.com.tw/editorial/2007/08/02/116720/A-comet.htm

Well, there will be always the right persons and the heaven who know the truth, an interesting story always have some odd things. Comet of Politic may be a better name than Comet Lulin. Those are not important, personally, I'm happy to see they call me "astronomer" ;-)

MPT终于封顶!

  暑假有两大项目:MPT和7Timer!。暑假开始时的如意算盘是一个月搞定一个项目,看来这个时间表也未免自我高估了一点。被誉为“鹿林巡天未来中流砥柱”项目的Minor Planet Tracker,单是前期开发就耗费了5个星期时间,还不包括接下来的总装测试…… 不过完成了一部分总是好的。MPT最困难的组件是OCD,耗费了一个半星期才完成研发,主要是那些个轨道实在太难算了,数学上丢三落四又是我的“优良传统”,结果磕磕碰碰了半天,最后发现的问题一般是忘记乘以二或者函数名称搞混了之类的低级错误。

  MPT使得巡天处理技术达到了所谓“国际先进水平”。我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这个程序的一些有趣功能:NEO概率自动提示、实时轨道分类示意,以及九宫格式的图像比对盒等等。不过,MPT可能还需要一个星期的总装测试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现在我可以开始研发新版本的7Timer!。

[[Image: Other/20070803.png|500|MPT Alpha版RB组件图]]

自爆

  阿根廷漫画家季诺有一幅我非常欣赏的作品:地球被画成一个硕大的蓝色气球,在广阔而黑暗的宇宙中漂浮。气球上坐着一个面带无奈的小人,他身边的收音机里传出:“联合国消息:旨在最终废除大头针的谈判再度破裂。”
  是的,我想,我们并不需要借助“上帝之手”来扎破我们这个孤零零的大气球。
  发现近地小行星2007 NL1之后,有个朋友问我,我是否真的相信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是迫在眉睫的威胁?
  “就算某天真的发现一颗小行星在某个不遥远的日子会撞击地球,我们又能怎样?近地小行星巡天是人类为自己开的高价安慰药,”我说,“它并没有什么别的作用。我看,能让毁灭人类的是——”
  后半段话我没说。我想,他大概也不会赞同我的话。当我舒服地靠在椅子上(相比较猿人靠在洞穴的干草上而言)注视并在人类高科技象征的电脑上记录自己的思想(相比较猿人靠怪叫或敲东西来传递自己的思想而言)的时候,我想我已经充分的考虑了若干年或若干世纪之后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及我们现在享受的这些好处所能产生的后果。地球是个高价玩具,而人类在没有看懂说明书以前就开始玩了。随便摆弄一个东西是危险的。我们所认识到的危机,我们解决了多少?更何况还有我们认识不到的危机呢。瞧瞧我们自己吧,连废除大头针的协议都达不成。从现在人类经历的种种麻烦—— 社会的或是自然的—— 来看,气球上的玩意儿其实并不都是那么好玩的……
  如果有一个小行星一星期后就要撞击地球,那人类倒可以把灭绝的责任推到小行星头上了。我相信这对人类来说也许还是比较舒服的选择,推脱责任…… 不然废除大头针真的有那么困难吗?左传里有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类干的好事不少吧?屠杀动物、破坏森林、污染环境、占领地盘、破坏生态,并乐此不疲地自相残杀着—— 如此多的妙事。老实说,我可看不出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必要,不是吗?
  也别和我急,人类假若真的要自我爆炸,未尝不是件坏事。大概一个星期前《参考消息》登了一篇文章,大概讲的是“没有了人类地球会怎样”,举了切尔诺贝利无人区作为例子。看起来那里的动物生活得好极了。“想念人类的动物恐怕该是狗和老鼠。”文章指出(或许还有蟑螂、蚊子和苍蝇)。千年以后,当百老汇大街和皮卡迪利广场的水泥地面也万木参天的时候,我想,地球才算是真正的、各种生命的乐园—— 当然还有那些即将到来的外星考古学家们,如果他们能聪明到废止大头针的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般来说国际天文联合会中央电报局的公报是不会有错误的,不过7月20日中央电报局负责人格林教授还是闹了一个小小的笑话—— 中央局天文电报第1008号的标题是:“超新星2007fy,2007fz,2007ea和2007eb”。显然他一时犯糊涂,把英文字母表背错了。
  10分钟后所有订户收到了一份新邮件,中央局天文电报第1009号:《超新星2007fy,2007fz,2007ga和2007gb(更正)》。

哈利·波特:爱的教育

[[Image:Other/20070726.jpg|550]]

  “其实这些都是假的。”这句话应该是从小孩到大人的进化(抑或说是蜕变)中一道道引人注目的“门”。我曾经相信安徒生笔下那个召唤大狗来实现愿望的烟匣是真的,在拉普兰的确有驯鹿王国和神秘的冰雪女王,拥有婉转动听歌声的夜莺…… 等等。嗯,是的,我虽然说的是曾经,但我知道—— 只要你信,这些东西的确真的存在。人类对我们生存的宇宙又了解多少呢?心中多一些美好的、值得向往的东西,总不会是件坏事。
  哈利·波特也差不多是一个方向的传奇,但有一些不同。从社会群体的反应来说,钟爱他的人为他疯狂,其他人则观望、质疑甚至攻击。我对于哈利·波特在某些现代化因素下所产生出来的侧面并不感冒,我喜爱的依然而且仅仅是那七本厚厚的记叙。进入用汉字或者(对于后来几册)英文字母整齐排列的字里行间,我便身临其境,如切身感受般追随作者的笔墨,去探索和体验书中描绘的神秘意境。我对七册《哈利·波特》的喜爱如同对其他任何一本精心制造的书籍一样来得单纯。
  不错,哈利·波特的故事事实上是基于虚构的。作者笔下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对某些单纯的孩子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并引发了大人们对这本书是否适宜儿童阅读的争论。在此我无意介入这些争论。至少之至少,《哈利·波特》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其中的许多片段是我们生活之中经常发生或者看似相同的。比方说,最普遍意义上的,善与恶的较量以及爱的力量。作者让爱在善与恶的较量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扭转了许多看似必将失败的局面。我相信作者如此设计,并非完全是一厢情愿或者“做”情节。她希望提醒读者:爱的确有超凡的力量。
  我知道不少人兴许有可能对这句话报以撇嘴。作者借助书中一个邪恶的主角说了这样一番话:“……又是‘爱’吗?邓布利多最喜欢的解释,‘爱’,并没有阻止他坠塔身亡;‘爱’,并没有阻挡我把你的母亲像蟑螂一样杀死,波特—— 这一次看来没人足够‘爱’你到替你承受我的死咒了,……”(第七集第36章)我想,作为有头脑的、聪明的人类来说,有些东西的确是在我们想象以外的。我们不能根据一本小说来证明且下定论,但也许作者借助于哈利·波特夸张地提醒我们,有好些东西,信,就可能得到;不信,就不能得到。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以简单的物质去划分。刚才提到的那位邪恶主角便不能理解某些东西。我们常说的,“坚定信念”,但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地、竭力地坚定自己的信念呢?老子提出,永生的方法不是肉体不死,而是精神长存,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心领神会呢?我想,应该不多吧,否则历史书估计薄不了……
  撇开这些高深的说教,爱,应该是存在我们周围一种最普通、平常、卑微但又高尚的精神介质了。但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会有人说:这用不着思考。我看不是这样。爱不是一种简单的、可以随意摆放的小玩偶,但看来没什么人会在、而且能在不被爱抛弃或者经受爱的分离时来体会爱的含义。爱这个字眼的准确意义不是翻翻《现代汉语词典》就能查到,而是在生活中各个不同的侧面来探究的。生活的痕迹越是深刻,我们的观测就越为全面。我想《哈利·波特》的作者借助这本小说想要传递给我们的,就是爱的一个侧面。
  不过,我也偶然听到过另一种声音,是某位人物评论《哈利·波特》:“一钱不值…… 小孩子的玩艺儿!”
  呵呵,也许他是对的。

幽默三则

1. 有个人去动物园要当动物管理员,园长对他说:“那好,我要考考你,你有没有办法让大象先摇摇头,再点点头,最后跳进游泳池呢?”那人说,“这容易!”于是他走到大象面前说:“你认识我吗?”大象摇摇头。那人又问:“你脾气大吗?”大象点点头。这时那人拿起一个锥子,扎了大象屁股一下,大象疼得跳进了游泳池。园长看到后说:“你太没同情心了,不能当动物管理员。”那人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会温柔的。”园长说:“好,还是那三个条件,不过这次你不能动手了。”那人答应了,走到大象面前说:“你脾气还大吗?”大象摇摇头。那人又问:“你现在认识我了吗?”大象点点头。那人再问:“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吧?”大象一听,转身跳进了游泳池。

2. 有个人刚学外语,这天在街上走,不小心踩了一个老外的脚,那人急忙说:“I'm sorry.”老外也礼貌的说了句:“I'm sorry too.”那人一听,急忙说了句:“I'm sorry three.”老外一听傻了,问:“What are you sorry for?”那人无奈的说:“I'm sorry five.”

3. 一群吸血蝙蝠找不到吃的,饿得在洞里乱撞,这是一只蝙蝠满嘴是血的回来了,众蝙蝠都羡慕地问:“你在哪里找的血啊?”这时那只蝙蝠把它们带到一个大树前问:“看到了吗?”众蝙蝠说:“看到了。”那只蝙蝠说:“刚才我没看见!”

《呐喊红宝石》:以生活态度改变人生

[[Image: Other/20070716.jpg|500]]

  呐喊红宝石竟然是个世外桃源!我开始还以为这本书是讲一个宝物的呢—— 但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呢?故事主人公—— 双胞胎孤儿达拉斯和佛罗里达屡遭人们白眼,慢慢变得愤世嫉俗,而居住在呐喊红宝石的莫雷夫妇在领养他们以后,用朴素、潇洒而又充满感情的生活方式,感染了这一对双胞胎孤儿,使他们感受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这难道不就是那枚珍贵的“红宝石”吗?
  老实说,莫雷夫妇的那种生活方式倒是非常值得向往的:拥有一片大大的、自然的土地,以及享受生活的情趣。他们对这一对“麻烦双胞胎”的宽容到了让我颇为吃惊的地步,但故事的发展显然又一次说明:付出爱能得到回报。撇开这些高深莫测的话题不谈,这个故事还是颇让人喜欢的:乡村生活,自助旅行,自己发明的玩意儿,捉弄坏蛋的好玩的恶作剧,等等。我最喜欢的还是莫雷夫妇的烹饪技术—— 哈,你以为是做菜做得好吃的意思吗?他们发明各式各样的菜式和小吃并取了有趣的名字,什么“欢迎回家”烤肉,“不做噩梦”冰淇淋等等,这个我倒可以尝试一下!虽然叶某人的技术—— 呃—— 上涨空间非常广阔。总之,对生活充满情趣,对他人施以爱,这便是这本书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读者的期待。